我的投资哲学195:投资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少赔就等于多赚!

我的投资哲学195:投资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少赔就等于多赚!

昨天思考了配置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我其实是忽略了一个问题的。那就是在投资中少赔就等于多赚。为什么会这么说?只是我对我前几年收益总结之后的结论。

在有记录的基金年收益中可以看出,从18年至今,18年、22年、23年是亏的,其他年份都是盈利的。首先整体盈利情况还是不错的,这点事可以肯定的。但是,22、23年的亏损也是不小的。从豆包对我收益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我的投资还是更偏重于进攻。这可能也是我们普通人投资的一个特点吧。

我认为用俗话说就是,因为穷,钱少,所以才会有那种赌的心态,想快速的赚钱。这应该是普通人基本不可抗拒的一种人性本能。从概率上来说,他是正确的。因为在资金量小的时候,赌一把在收益上的吸引力要远大于用更长时间去等待。因为就算你等待也不一定能成功。

从成功的那些人经历上也可以看出来,赌一把应该就是成功的一种必然。因为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会有赌一把的时候。再或是说,在任何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赌。只不过这种赌你是完全建立在运气基础上,还是说你增加了努力和理性思考的成分。

就拿投资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分散。其实不不也是在规避赌错了概率吗?你单吊一只股票,就可以说是赌。但你分散一下,就可以叫投资了。但这样的投资,不也是建立一定赌的成分上吗?不管你如何的分析,最终未来还是不确定的。那么你投资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理性投资与赌博式的投机,其本质区别就在于理性会为结果考虑更多。而赌是很少去考虑结果的,他只想着赢了之后会怎样。从来不会对输了只会的情况有所考虑。

还是投资中常说的那句话,盈亏同源。正是因为我的投资相对偏激,持仓集中,而且仓位大。所以在上涨的时候,我会有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在下跌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亏损。这是在你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之初就已经决定了的。

可通过思考豆包对我投资收益的分析后,我开始思考这种方式的不足了。因为现在我又是连续两年正收益了。上一次是连续三年正收益后,开始亏损的。这就证明股市已经涨了不少,现在我应该进入防守状态。否则的话,如果下跌,我可能又要面对大幅度的亏损。

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对配置进行彻底调整的是,我有了一定的收益,要想避免前两年的大幅度亏损,你就应该采取点措施了。如果我没有赚钱,我可能还会倾向于赌一把的心态。但现在我赚钱,我就会倾向于守住这些盈利。

这同样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对于盈利人们更倾向于保守,而对于亏损人们更倾向于赌一把。这是有实验证明过的。人归根结底是跟人性抗争不过的。你跟人性抗争,赢不了,是因为如果你不屈服,你就会一直很难受。什么叫趋利避害,不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好受吗?

因为我有了相对自认为还不错的收益,所以我想保住现有的收益,所以也就想改变持续了很多年的进攻投资方式。这是对于过往投资经历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于过往经验的一种总结。人可以犯错,但不能在曾经错过的地方,重复犯错。否则长脑子是干嘛用的呢?虽然我调仓可能也会犯错,如果继续上涨呢?我降低了仓位不就减少了收益吗?

我可以因为错误的判断而犯新错误,但我不能允许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投资他本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每一天相对于我们都是新的。你曾经的经验也不可能百分百的管用。所以你需要根据经验和已经发生的事情,随时进行调整。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可以犯错,但也必须要调整、改变。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调整中,你才能让自己保持一种适应能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那么股市也会随着改变。如果你不改变,那么你就会被落下。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将会不再能挣到钱。

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吧,为什么说少赔就是多赚呢?这是通过对我这些年的投资收益总结出来的。从22年开始算起,22、23年我赔了很多,24、25年我又赚了不少。但扣除我赔掉的,其实我这两年也没赚多少。如果这样所,可能我这些年一直拿着债券,可能都能有这个收益。

这是我以前从没想到过的问题。看着挺不错的收益,但长期看,既然没有比债券的收益多多少。可你又受了多少罪啊,22、23那两年的亏损真的挺难熬的。这样看你的投入与收益就有点不匹配了。

再假设一下,22、23年我没有那么大的仓位。而是像我最初设想的一样,只保留50%的权益。我是不是就能少赔好多钱呢?一是股票会因为仓位低而少赔,同时还会因为持有债券增加收益。这样一来,当然亏损会减少很多。

同时我还能有那些债券仓位来进行买入,同样的钱晚两年,我就能买入更多的仓位。这就又在无形中增加了收益。这也就证明了,巴菲特的聪明。他总是会持有大量现金,等股市大跌之后再买入。这就是他经过亏损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我们普通人总是盯着上涨的那些收益,而从根本上就忽视了,少赔和在地位买入的威力。上涨那个钱真的很难挣,但下跌中的确定性,相对好找的多。

从我的这有记录的八年投资收益就能看出来,股市是存在周期的。他总是会涨涨跌跌,但这种涨跌只有当你拉开时间才能看到。如果你只执着于每天的涨跌,你是无法察觉到这种周期存在。我这也是受到豆包启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前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没有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当你真的经历过了,你才会突然的发现,曾经人家总结出来的道理,都是那么的有道理。

但如果你没有 经历过,你是根本无法体会到这里面的道理的。

这就像我给自己孩子讲一些事情,她们总是不关心一样。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但她们没有经历过,所以她们根本就意识不到他的重要。她们与我都没有错,这也只是一种必然。用我的话说,这就是提前给打入一个楔子。不懂不重要,只有大概知道这个东西就行。等她们真的遇到类似问题后,她们自然就会去找办法了。至少她们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迷茫了。

我读书的一个目的也是这样,很多读过的书,我都是无法理解的。但那又何妨,至少在我的印象里有了大概这么个东西。等我真的遇到相应问题后,我自然知道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就像当我知道了巴菲特的投资逻辑,那当我遇到问题后,我就自然会想起来。我原来不理解的东西,也会因为我自己所遇到的真实问题,而更容易的被理解。原来不理解为什么要说不要赔钱,但当你真的赔钱后,你才能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

你可能永远无法跟一个盲人解释清楚什么是红色一样。没有经历就是难以理解。但当他真的见到过一次之后,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那我们投资缺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缺少经历和更多的知识。当你有了足够的经历还有足够的知识后,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很多问题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在投资中,为什么有些人能留下来,并且赚到了很多钱。而有些人却只是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呢?这里面一定存在的一些规律。而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就要找到这些规律。

我刚才又查看了一下自己股票的账户,这些年的收益情况比基金波动更大。而且亏损的年份 也更多。两个账户都验证了我激进投资方式的错误。你的收益并不能掩盖你策略上的问题。你有还算可以的收益,只能是说运气好。但如果真的遇到更大和更加持有的波动呢?你是否还能坚持下来?这个我并不确定。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点,那就是我承受得了上涨,而我真的承受不了长期的下跌和亏损。因为毕竟我的财富存量非常少,而且你的收入形式也很单一。如果投资不能带来收益,或是至少几年没有收益,你的生活可能就难以为继了。对于投资你不能总是往好的地方想,你还要为极端的情况做准备。

昨天开始看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这让我感觉,投资实践最终还是要回到前人总结出来的那些老路上来。这不是说就不去尝试新方法了,但你要想长久的待在股市中,并且相对稳妥的赚到钱。好像也就那些办法。因为时间是可以检验一切的。

那个什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牛吧,诺贝尔奖得主利害吧,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崩盘破产。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方式才是最稳妥的。如果你想要赚快钱,赚那些风险大,收益高的钱,可能有一万种方式。但如果你想长久的在股市中赚钱,可能方式就少多了。

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也是因为有了一定的收益后,也经历了一些亏损,才有了现在的想法。我虽然曾经也常把资产配置挂在嘴巴,但那都是只说不做。直到今天我才有了真实的想要践行资产配置的决心。

人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是需要有个过程的。这里需要有必然的经历,还需要有相应的思考。这可能也像那句话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投资中的错误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但成功的投资好像只有那几条路可走。但当你没有过错误经历的时候,你也不会去相信那些正确的道路。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投资是项实践的工作呢。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少赔与多赚的道理,并不是说光凭嘴说就能轻易理解的。你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理解这里面的道理。同样一个道理要从知识变为具体的行动,也需要实践。这也就说明了知行合一是多么的难!没有丰富的经历和长时间的思考,王阳明也不会龙场悟道。

一堆废话,就是我思考的过程。只有把其中的逻辑梳理清楚了,你才能真的想清楚,并能做到。我们需要去实践,也需要通过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思考。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进步。

最后还是回到主题,和我具体的操作吧。少赔就是在为你下一次进攻和机会准备弹药。投资干打仗一样,没有资金你就没法进行投资。少赔和积攒更多的资金,才能让你在下一次进攻中收获更多。你只关注进攻,万一全军覆没呢?再说,投资并不是一次性的战斗。你可以赌一把赢了以后高枕无忧了。

投资是个持续的工作,你不但要想如何能赢,还要想如何才能把这件事持久的做下去。那投资就转变为了另一个逻辑,就是尽量的减少损失,然后通过时间来积累收益。持续所持续的是什么,不就是时间吗?如果你能不赔或是少赔,那么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不要总盯着单次的收益,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在长期上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在加上时间,复利的效应是巨大的。这样投资中的单次博弈,也就变为了一种持续的博弈。

把自己放到那个时间对你有利的位置,通过持续博弈来获得收益。

下面在说说我计划的具体操作,每次操作必须要有书面的文字计划,才能具体执行。基金和股票各卖出10%,再加上另一个专门的债券账户上的10%,这就满足了我预设的30%的债券仓位要求了。具体执行需要一个月时间,在阳历年底前调整完毕。股票卖出持仓量大的,并增加两个持仓品种。基金卖出高估的,并减少持仓种类。另一个账户按照哈利布朗的投资组合进行配置。通过这个账户,来验证一下这种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

选择年底是因为各种软件他的计算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这样我就可以更加清楚的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配置再观察几年,看看效果如何。我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可以长期持有的配置组合。一是为了省心,同时也是为了将来教给孩子们。这也就省去了孩子们自己摸索的时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