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要到年底啦,之前我们盘点过2020上半年的营销案例,今天,我们再来复盘一下这一整年现象级的营销事件。这些话题曾高频呈现,占据了广大网友的朋友圈和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成功地搅动了广告营销市场,究竟它们有何过人之处呢?
01. 网易严选退出双11
反向营销,网易严选做到了极致
话题阅读1.5亿,讨论1.5万
在今年双11,各大购物平台使尽浑身解数让人“买买买”,所有人为了定金、尾款冲冲冲,熬夜守在直播间抢优惠券的时候,网易严选突然高调宣布退出“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的双十一,呼吁理性消费,同时宣称“比起震撼的数字,我们更关注的是你们在这买的放心、用得开心 ”,直击大众的心。
在消费主义大肆宣扬双十一的时候,网易严选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逆向潮流的营销方式,选择一个容易让大众接受的回归初心的立意,堪称双十一的一股清流,在这波反向营销中,网易严选不仅蹭了双十一的热度,还让所有人记住了自己的品牌,节省了大量的营销成本,成为双11系列营销中的一匹黑马。
02. 甜野男孩
草根逆袭,丁真意外走红摇身一变成为顶流
贡献微博超话:阅读9.8亿,帖子3.6万
四川甘孜理塘的20岁小伙凭借一段9秒的纯真自然原生态的短视频在抖音走红,从而风靡整个网络。一夜爆红的“甜野男孩”丁真并没有像其他网红一样出道,而是迅速转变角色,开始了他的旅游推广大使的工作。我们看到,除了推出丁真这个宣传大使之外,当地的旅游优惠政策也火速到位。
丁真的走红,对于四川和理塘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努力了多年,试了好多种方法帮助当地脱贫,效果都不是很好,但“丁真效应”直接把效果拉满。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真正能够摒弃浮躁沉下来去做更有社会意义和正能量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丁真成了那个最不一样的网红,也成为了每个人都喜欢的网红。他的出名是意外,但是他的选择会让他的人生更加的美好,这才是时下浮躁人们心里的一点净土。
03.the 9
养成系节目《青春有你2》
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女孩子
贡献微博超话:阅读40.3亿,帖子3.8万
爱奇艺平台会以「重新定义女团」为口号,推出了一批话题度非常高的女团训练生。先是「小作精」虞书欣,这位逐梦娱乐圈的娇娇女,一人扛起了《青你2》前期的收视,从第一集播出到她的初舞台亮相,虞书欣上了18次热搜。
再从“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到秦牛正威妹子的“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只想疲惫时有你依偎,就这样拉勾约定一直都,陪着我”……引发了各路网红争先模仿。
《青春有你2》越来越多的梗涌上热搜,流量爆表,不仅追星女孩在看,路人也在凑热闹,微博、朋友圈到处都可以看到「淡黄的长裙」梗。
最终,在《青春有你2》这个节目的109位女孩中脱颖而出的9位少女成团出道,“the 9”横空出世。
04.乌龙事件
最乌龙营销,1元转让“中国锦鲤”
贡献微博话题:阅读5.7亿,讨论227.5万
9月7日,支付宝锦鲤女孩信小呆在微博上发文称1元转让“中国锦鲤”,她表示“我的28岁,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也收获了意外的爱情。”她认为应该趁着年轻去迎接更多的未知的挑战。所以做出决定,将“中国锦鲤”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身份,1元转让给下一个幸运的人。
这一活动引发了网友关注,更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参加了信小呆发起的活动。根据识微商情数据分析,在这场营销中,网友转发率高达了89%
然而在100万转发+100万点赞后,合作的一元转锦鲤活动突然有了大乌龙,合作方被封掉账号,抽奖涉嫌违规,信小呆道歉。一元转让锦鲤的活动是假的,成为了今年最大的营销乌龙。
如果没有乌龙,这原本是“炸场子”的营销。信小呆成功利用了网友对于“财富自由”、“好运”的期望以及大众的从众和侥幸心理,并获得了百万的转发和点赞;这个案例原本有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的潜质,只可惜因为其中的误会,闹了个笑话。
05.乘风破浪的姐姐
话题营销,
30位女人创造了920+篇微信公众号10万+
贡献热搜2303个,微博热搜645次
播放量超过48亿的芒果台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被誉为是热搜制造机。凭借各类花边内容和节目剪辑,频繁登上热搜,相关文章总阅读1亿+。节目选择当前讨论比较热门的两大话题“30+女性的中年危机”和综艺市场流行的“选秀成团”,并重新定义了女团的标准,博得了超高的话题关注度。
话题营销屡见不鲜,可以说唯有《乘风破浪的姐姐》将话题营销玩到了极致。节目组将那些具有争议的话题融入节目中,将网友感兴趣且不同类别的话题推到大众面前,让《浪姐》展现极高的话题运作能力和硬实力的基础上,给品牌呈现出了话题营销的经典案例。
06 七夕青蛙
孤独经济,一声“孤寡”尽显凄凉
在今年的七夕节这个营销节点,品牌都在费尽心思想要挤进热搜的时候,“七夕青蛙”成功占据了热搜榜榜首,获得了6.3亿阅读,17.7万的讨论量,一跃成为网络的热门,蔓延到年轻群体聚集的每一个社交平台,同时在淘宝上还出现了给朋友送七夕青蛙的服务。
“七夕青蛙”爆火的背后,是单身经济和孤独经济发展的见证。同时,让品牌看见了“梗”的魅力,或许“梗”是品牌与年轻群体沟通的重要途径。想要成功出圈,或许品牌应该学学造梗、玩梗、接梗的能力。
07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最佳借势,奈雪的茶顺势推出“奈雪奶茶节”
贡献热搜微博话题阅读24亿,讨论100万
借势营销原本就是想要借力助推品牌营销,今年的秋天奈雪的茶在网络话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了之后,顺势做起了促销,促进了奶茶订单的疯狂增长。
随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话题度和奈雪订单两者的疯长,奈雪的茶进一步顺势推出“奈雪奶茶节”,让品牌形象更有温度和情感。深谙年轻人爱好的奈雪也凭借网络话题和造节成功出圈,达到了品牌谋求的“品效合一”。
好的借势营销会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市场竞争中奈雪的茶成功出圈。借势营销,需要品牌调性和热点高度契合,这样才能赋予品牌热搜体质,引领更为时尚新潮的营销,助力品牌成为顶流。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事件营销,其实“网抑云”、老乡鸡的咯咯哒、罗永浩成为抖音带货一哥、银联的诗歌POS机大赛、小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特斯拉解散公关部、227大团结、我们不需要广告、比亚迪跨界造口罩等等热点营销事件不胜枚举。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注意力极其分散的年代,想要成功抓住用户眼球,或可通过“组CP”、“玩跨界”、“借势网红”、“打造社交货币”等方式,让营销回归用户,引导营销人打开不一样的潘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