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东南沟的路与这条小溪流几乎是并行的,沟沟岔岔里的小溪流是没有名字的。打我记事起这条小溪流边就有很多泉子,它们也没有名字,村里人笼统的称它们为泉子。
在乡下这样的小溪流和泉子很多,它们通常没有名字,但是村里人一提起来又都会知道,就是这么神奇。就像提起某个女人,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一提起谁的母亲,谁家的婆娘,大家就能想到是某人,能够对号入座了。这些无名的溪流和泉子也成了地域的附属品,成了某个地段的标志性附着物。
小时候我觉得泉子就像是一个个路标,每走到一个泉子附近就跑过去趴下喝几口水,准确的说是实落落的跪下,双膝着地,噘着屁股像磕头,这让我想起了小羊跪下喝奶,可能人们在不知不觉的在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不论你愿不愿意,虔诚与否,否则你很难喝到泉子里的水。
我要说的这个泉子坐北朝南,北边紧挨着东西路,南边紧挨着一条自东向西流的小溪,泉子里流出来的水汇入这条小溪,然后汇入村口自北向南的河流,一直南下,曲曲弯弯,最终流进了日照市境内的青峰岭水库,其实我多么希望它连通的是大海啊,那样它的一生可能更神奇。
据老人们说,在这个泉子的东北角曾经还有一条从沟沟岔岔汇聚的小河流,后来沟岔上边依据地势修建了一座水库,水库下边的河滩上人工垫上了土,也就变成了地,从此那里成了村里的一片沃土。
那条小溪流也被埋在了地下,但是沟里的水还会向下流,于是渗透出来的水就成了这个泉眼。
我始终觉得个这个泉子离它旁边的小溪太近了,说不定水只是从旁边溪流里过滤来的也未可知。
泉水冬暖夏凉,入口甘甜,四季不断。下地干活的人们总会在泉子里装上一塑料桶水捎着喝。
就像小孩子们路过这个泉子时必定会从路上冲下来,喝几口泉子里的水,哪怕不口渴也要硬灌几口,图得就是个乐呵。
小时候我们会往泉子里吐几口唾沫,因为那时不知道从哪听来的一个说法,说是只要唾沫“化”了就证明泉水没毒,可以喝了。
其实所谓的唾沫融化了也不过是被泉水稀释了,然后虽着泉水流走了,现在想来很幼稚,但那时却很当真。不过因为泉子是活水,自然不会有毒,想来那个说法也是有点道理的。
泉水无言,一直静静的流淌着,为来来往往的人提供着方便,或许这是它的生命力,又或许是它本来的模样,我们也不必人为的赋予它太多的高大上的意义,那样反而多余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地下水被污染了,然后大家都到这个泉眼取水喝,静静的泉眼又成了忙碌的热闹的。
人们用附近的石头把泉子砌了起来,里边也挖的深了些,方便用水舀子取水,甚至有人将水拿去化验,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水质相当优良。
夏季周围的树木茂盛,树阴遮挡,是遮荫避暑的好地方,我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孩子们去凉快玩耍,置身其中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诗句,还有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不禁又想到夜晚可能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另一番景象。
青山绿水间,鸟鸣山更幽,虽不是绝色景致却也纯朴自然,看着孩子们好奇、兴奋而专注的在溪边嬉戏,不禁觉得孩子们的快乐真的好简单,好纯粹,只是他们与大自然接触太少了,好想跟他们说:我小时候、我们小时候这里边还有螃蟹、小虾、泥鳅、沙里趴,成群的小蝌蚪,如今这片活水缺少了活力,不够热闹了。算了,不提也罢,我都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何况是孩子们呢。
夏季泉子周围杂草丛生,树根会长到泉子里,泉子里也会长出青菜,所谓的青菜其实就是一种水草罢了,所以要经常清理,否则会影响水质。
有时大雨之后溪水暴涨,洪水轻而易举的就漫过泉子,毕竟泉子离小溪太近了,而且地势太低,以至于被溪水淹没是常有的事。洪水退去时,清澈的溪水与浑浊的溪水相汇,出淤泥而不染泉水也怕淤泥,所以定期淘洗也是有必要的。
秋冬季节,落叶杂草会刮进泉子里边,在泉子底下沉淀成这些残渣,这时也得及时清理,否则用舀子取水时会搅拌起底下的沉淀物,影响水质,盛水时也要小心翼翼,尽量慢点。
冬季小溪会结冰,我们会把它当成天然滑冰场,带着孩子体验一下滑冰的乐趣,可是泉水依旧不急不缓,变成溪水从冰面下流过。
去泉子取水也是一种乐趣,因为泉子离村有段距离,在村东边的沟里,所以上年纪的会用小推车推水,年轻人用电动车或者三轮车,少的戴一桶,多的戴三五桶也说不定。
至于盛水的容器也是五花八门,一般是各式各样的塑料桶,盛水多,方便携带还不用担心会被打破。回家后就倒进大的水缸里,只留着喝,洗衣服洗菜则用家里的井水。
因为有些水桶口太小,一开始大家都带着漏斗或者矿泉水瓶做的简易漏斗装水,后来有人把自己做的简易漏斗放那了,然后大家就不用每次都带漏斗了,用完了自觉放在泉子里边就行,谁来谁用,很方便。
去泉子戴水一般都不会戴多,够吃三天两天就行,有功夫的人会每天去一次。往往天气要变化时,像要下雨下雪了,大家才会提前去多戴点水。
过年时泉子最热闹,因为刚过了年初一不干活,也不取水,接下来几天又都走亲访友,所以大家都提前备好水。
年三十全天都有人去带水,有人排队等水到晚上七八点。北方冬天的晚上七八点已经够晚了,可见多热闹。这几年大家都有经验了,会提前去取水,错开时间,避免扎堆,但是排队还是少不了的,因为泉子口位置太狭窄,一个人盛水正好,两个人就拥挤了。
泉子的里水从没停止过流淌,不论四季变幻,也无论怎么取水,它都不急不躁,源源不断的缓缓流出,以它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活着。
后来村里架了自来水,可是自来水经常断水,冬天管道冻住了也是常事,所以大家还是保持去戴水的习惯,喜欢去泉子取水喝。
有时村南村北的熟人好久不见了,在泉子或者取水的路上遇到了,打个招呼,边走边聊,如果不着急又恰好没聊够,那就干脆把车往路边一放,蹲在路边或者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抽袋旱烟再走。
有些人去地里干活,会带着水桶,这样回家时好捎带着水回去喝,所以有时泉子旁边会有很多水桶,却不见人,自然也不会丢。
有一阵村里想在这建个水塔,向村里输送水,权当自来水了,后来不了了之了,我倒觉得戴水也是一种乐趣,亲自来戴的水可能更“新鲜”吧。
如今泉子更忙了,附近村庄的人偶尔也会过来取水喝,乡镇上的老师也会开车来取水,我就碰到过曾经教我的老师来取过水。
村里有些在县城的年轻人,逢年过节回来时也会带几桶泉水进城喝,他们说比桶装的矿泉水还好,这是纯天然的。
泉水无声,溪水长流,虽然没有正式的名字,却用甘甜的泉水养育着村里人。
这不仅仅是一道风景线,也是一条生命线,多少年后希望依然有人记得你,哪怕你从不在乎。
泉水无语,那静静流淌的泉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诉说着心事,可能没人在意过,唯有被被小溪带到远方吧。
时光荏苒,唯有泉水依旧,溪水依旧,可我还是希望它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