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四年级的秋季学期我修过一门跳水课。那个学期最后一次课程,考试已结束,但离下课还有几十分钟,大半同学收拾东西离开,几个仍留在跳水池玩;老师在水池旁看台下方的工作人员休息室休息,隔着玻璃窗能看见我们的举动。我是留在跳水池的几个之一,打算用这最后一次机会尝试10米台;课程中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这堂课之前,我的跳水经验止步于7米台,但那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为了让自己身体重新熟悉这个过程,我从5米台开始,一个个高度往上。尽管有暖气片,爬上跳台的楼梯还是十分冷。每次从水池里爬上岸,赤脚踩在顺自己皮肤留下来的水滴湿的地面,抱着自己的身体发抖。很快我重新站到7米台,老师已经看出我的意图了。他走出了休息室,坐在池边的长凳上。
7米的高度仍然是印象中那个样子。我没多犹豫,按预定动作跳了下去。钻出水面,吸一口气,窜到池边,踩着自己留下的湿脚印爬上楼梯,接下来理所当然要爬到最高的10米台。
从7米到10米的那段楼梯没有转角,狭窄且陡峭陡峭。10米台上,黑色的塑胶地面没有任何水滴和脚印,踩在上面,脚底会感觉有些温暖。我从楼梯口走到跳台边沿,脚下仍然是一汪蓝色的水。和7米台相比,它高出3米。这3米当中一定有某条线,它划分了恐惧的边界;此时的我已经越过了那个边界,来到恐惧的领地。我不敢再往下看,又退了回去。
脑袋上方是复杂的钢结构屋顶,顶部的采光玻璃板告诉我外面是晴天,前方游泳池里,游泳课的结课考试还在进行。稍近一些,仍在跳水板那儿玩的只剩下两三个人。老师站在池边朝我的方向看,他说过的话我只能记得几句:
“只是一秒多钟的事,你还数不到2。”
“身体不要绷太紧,但腿要绷紧。”
“跳下来,没事。”
“跳下去!”
我重复着对自己说。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超过5分钟的反复的心理暗示,数不清多少次站在跳台最边沿摆好姿势,随即心猛的往下一沉,退回来。再走上前,还是退回来。就在下一次,不能再退回来了。可这次没准备好,再下一次才能算作真正的下一次。真正跳下去之前经历了多少个下一次?我已经忘了。
到今天我仍然理解当时害怕的感觉:我清楚地预见到自己的双脚会离开地面,在接下来一秒多钟的时间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我的身体;初中物理课本就告诉我们,这种状况叫做自由落体;你不知道你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在空中会发生什么。就是这个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念头紧紧抓住了我,成为我害怕的源泉。
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在某一次做好预备动作后,真正跳了出去,睁大眼睛看着我悬空的身体快速下坠,经历比我想象更长的时间后落到水中:安然无恙。钻出水面,抬头看到10米跳台仍在我上方。
二
去年下半年开始练习越野跑。第一次的经历发生在8月下旬一个周日,网上购买的越野跑鞋前一天下午到货,水袋背包更是前一天晚上才买到。一番仓促的准备后,我在早晨8点来到火炉山脚下;当天给自己定的计划是一趟53公里的往返路线,累计爬升约2500米。几乎没有新手会第一次就玩这么长的距离。
体会过上坡时心率迅速升高、呼吸急促,加上大腿酸疼的感觉后,我开始放慢自己的节奏,但仍差不多能跟上前方一名经验丰富的跑者,他不久前刚完成甘肃张掖的100公里越野跑。很快到第一个山顶,穿过一堆巨大的石头后,开始下坡。那是一片很斜的土坡,生长着约胳膊粗细的杂树,没有其他灌木和杂草,从坡顶一眼可以望到坡底。
这该怎么跑下去?我还在想的时候,他已经一溜烟跑开了,像一只山羊在树林子之间飞快地绕着弯穿梭,很快就到了坡底缓冲地带;等我亦步亦趋,时不时抓住旁边树干缓和自己的节奏时,他已经消失在山脚另一个小山坡之后。
后来的路程,尽管跑在我前面的人变换了两次,同样的状况仍在不断发生。我依靠那些长距离的上坡路段努力拉近和他们的距离,然后眼看着这些努力的成果在一个下坡当中被完全抵消掉。每一次我到达坡底,他们都已经在几个山头之后了。
“越野跑最好玩的是下坡,冲下山的感觉!”他们这么说。
“可我每次都是下坡跑得最痛苦,”我说,“不仅脚底的姿势很别扭,大腿上方这一块肌肉也疼得不行。”
“因为你怕,”他们说,“你怕所以你用错了姿势,本能地往后仰,本能地把自己大腿上方的肌肉当刹车,收自己的速度。这样跑得会很累,而且你被动地下去,重量压在膝盖上,会更容易受伤。”
“你不怕就没事了,重心靠前一些,尽管放任自己往下冲,如果坡不是特别长的时候。”
后来的几次训练中,我观察他们的动作,身体的姿势,脚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转向和选择路线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怕,往下冲。”尽管我仍然会在下坡掉队,但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对下坡的恐惧没那么快消失,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消失,但我开始体会到怎么让自己有信心一些。
再后来,我开始体会到为什么身体要前倾,而不是后仰。后仰是符合潜意识的保守的姿势,为了应对可能的摔倒:万一摔了,躺地上总好过往前扑地上。而前倾是主动的姿势,它的核心要领是顺从重力的作用,不让自己身体去对抗重力,同时保持对自己身体的适度控制。积极主动向前跑,虽然不一定会减少摔跤的可能,但是通往那种驾轻就熟的跑法的必由之路。只有那时候,你才能真正地享受自由跑山的乐趣。
我是多久体会到那种自由的呢?印象最深的是一次44公里的拉练,带我的是一个多月前完成环富士山168公里越野跑的跑者,广州越野跑圈实力最强的人之一。从凤凰山顶往下,经过一小段台阶之后,是一个很长的陡斜坡。和其他坡不一样的是,它在山脊线上,很窄,而且地表乱石与杂树丛生。
我完全放开自己的速度,在乱石坡与树丛之间像只猴子一样跳来跳去,也不去管自己踩下去的是平地还是石头的一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身体变得十分轻盈,也没有任何部位有受到冲击的感觉;前倾的姿势让我记住自己是在主动地往前跑,顺应着山的走势和重力的作用,就像在平地一样。那个时候吗,我明白这就是我要找的自由的感觉。
在这之前,我害怕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不会撞到树上,或者踩到一块石头滑倒,或者最重要的是,我怕自己速度越来越快,在那么快速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怕的不是发生什么所造成的后果,而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状态本身。
三
我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在10米台的那段焦虑和恐惧感,它和越野跑时我在坡顶面对的那种恐惧感是同样的东西: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害怕,因不确定性而恐惧。
在真正自由地在空中舒展身体,和仅仅是从10米台跳下并安全入水之间,以及在高山之间奔跑如履平地,和仅仅偶尔体验到越野跑带来的自由之间,相差的是无数次训练。但是阻挡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对那段未知时刻的恐惧感。
自由伴随着未知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让人产生恐惧,这种恐惧感让我们不习惯,甚至害怕自由,也会暂时地蒙蔽人们理性思考的能力;通常这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接下来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它有多大可能会出现,自己能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而在被一种不知道要发生什么的恐惧感抓住自己的时候,我们没法做出那样的思考。
人都需要某种踏实的,可以依靠的东西,就像在急流中要紧紧抓住一根树枝。
少有人愿意把自己交给未知。
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未知有可能把我们带到更好的地方,没有人想想永远留在原地。
“跳下去!”
“冲下去!”
后来的生活中,我很多次面对那样的时刻。体育运动中获得的经验并不总是能给人带来勇气。我有跳下去过,有冲下去过,但很多的时候也退缩过。每一次投身未知,我都提醒自己我能处理好所有一切,就像离开跳台后那两秒钟内控制好自己身体,或者从陡峭的山坡上冲下去的过程中避开每一次可能的摔倒。下一次这样的情形再出现时我会怎样?投身于未知的恐惧,还是留在那片安全的区域?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那两个声音会时刻提醒自己,采取行动的勇气,将是获得自由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