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现实题材电影,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罕见的类型,也正是取材于现实并进行再加工的缘故,影片中的生死离别和角色的内心变化都让观众感同身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就说明了这点。
但赞誉和惊喜过后冷静的想想,以正版格列宁为代表的原研药真的做错了吗?
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百度百科
可以说电影题材的敏感性使它能上映很令人惊奇,片名从《印度药神》到《中国药神》到《我不是药神》,从名词到否定句,意在说明个人英雄主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与片尾的字幕说明形成呼应。
影片表现出为了过审的强大求生欲,但他的让步不止在片名。
电影主要体现三个矛盾,一是印度仿制药在药效上的真药和法律上的假药的矛盾,二是慢粒白血病人因病致贫的状况和正版药高昂售价的矛盾,三是法与情的矛盾。
影片中将药企代表塑造成为趾高气昂、视病人病痛于不顾的代言人,也将药企摆在了病人的对立面,是逐利者。
作为电影,这样设置有其合理性,一是如果没有明显的反派,法大于情的矛盾将会凸显;二是如果强调药企的无奈,剧情将会复杂化,会减弱角色在病痛折磨、艰难求生和人格重塑过程中展现的人性光辉。
就连卖假药的张长林最后都爷们了一把,而将药企钉死在耻辱柱上,这是影片的一大让步,但如果将这种服务于剧情的改编认定为事实,那就大错特错。
影片中的格列宁,即现实中的格列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曾经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从慢粒白血病致病原因的发现到格列卫获批上市,耗时近50年,投资数十亿美元,漫长的研发周期和高昂的研发费用,是格列卫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但获准上市后,药企并不是永远垄断,专利保护期为十年,保护期一过市面上将会涌现出大量仿制药,这样原创药企的利润空间将大减,也就是说原创药企的最佳盈利时期就是在专利保护期内。
华印医疗2018年5月30日文章写道:由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在中国内地每盒的售价约为23000-25800元;美国售价每盒约合人民币13600元,只有中国价格的一半;澳大利亚的售价每盒约合人民币10616元,而对当地医保居民的价格仅为188.5元;日本每盒售价约为16440元,在加入医疗保险的情况下,每盒售价为6240元;韩国格列卫售价为每盒9720元;印度格列卫约980元人民币。
2013年,100多位癌症研究专家在著名学术期刊《血液》上发表了一封联名信,指责包括格列卫在内的新型抗癌药物价格畸高,并指出按2001年上市时候的价格,诺华只需2年便可收回对于格列卫的研发所投入的成本。
那格列卫挣的钱哪去了?
一是格列卫自身的研发成本;二是要为没能成功而胎死腹中的研发项目平摊成本;三是其他进行中的研究项目的研发成本;四是公司运营成本和归属股东利益。
研制新药是成功率并不高的风险投资,一个新药的成功研制背后往往是很多个项目的失败,所以一款新药的诞生,除了要抵消掉自身的开销,还要为其他项目买单。
如果限定药物的最高限价会怎样?
一是进入恶性循环。药企盈利降低,资金不足直接制约着新药的研发,新药研发难以为继加上仿制药的夹攻,将会进入一个越没钱越开发不了新药越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
二是市场上部分药品将消失。因为价格过低利润低微,甚至亏损,药厂选择不生产某些药物,这是现实中的例子。
三是劣币驱逐良币。仿制药较原研药缺少了研发成本,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在性价比上也就更有优势,市场中更有竞争力,逐渐将会使正版药边缘化。
为什么印度可以生产廉价仿制药?
其实仿制药不是印度的专利,各国均有仿制药的生产,比如在格列卫专利权到期后国内企业的仿制药便获准上市。只不过印度因原材料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而被世界接受。再加上印度政府的袒护,使很多还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仿制药得以上市,应了那句话“我最喜欢你看我不顺眼却又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中国同样是仿制药大国,但不论价格和质量均逊色于印度仿制药,甚至与原研药相比部分国产仿制药也没有价格优势,这即与政策因素有关,又与交易环节的加价和回扣等利益因素有关。
所以说原研药的高药价有他现实的无奈,其实质是先让有消费能力的患者购买药物回笼资金用于抵消成本和投入研发,待专利权到期后按照市场规则将价格降低至大部分患者的可接受范围内,实现药物的人道主义价值。
如果原研药没有较高的定价,即无法满足研发的需求,更无法调动药企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就更谈不上医学进步。
简单来说,如果在专利保护期内将价格定的人人都能买得起,但药企实际生产能力没那么多,根据供需关系市场也会将药价推高,这个差价很可能就被市场吃掉了而没到药企手里。相反,如果将药价定的很高但生产多少卖出多少,没有产能浪费,虽然会不人道但这恰好是药企运营的理想状态。
那患者就只能任人宰割吗?
电影的结尾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政府层面的洽谈和举措,通过降税降费和转移支付等手段,使患者承担的药价一部分由政府买单,即保证了药企研发的资金支持,又使患者有药可医。
格列卫进医保了。5月1日起28类进口药关税降至零,其中包含了治疗癌症的常用药;对进口抗癌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虽然几个月过去了进口药仍存在降税不降价的问题,定价改革相对滞后,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正如电影片名的深刻含义,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拯救所有人的神。
最后再说说电影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第一次导长片的青年导演的作品。大量的特写镜头和跟拍让人物情绪宣泄的淋漓尽致,很多情节完全没有背景音乐,而是用很多真实收录的背景音,让观众沉默而心碎。
吕受益(王传君饰)是所有人物中唯一有印记的角色,从见面时的递橘子到只能指一指橘子到黄毛用吃橘子的方式祭奠受益,“吃个橘子”成了他的特征。散伙饭上,受益一直抱着勇哥是喝多了说胡话的幻想,直到勇哥从嘴里挤出“滚”字,彻底击碎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凝固的笑容、伤心、痛苦、眷恋,最后隐藏在口罩下黯然离去。自杀前他挣扎的站起来,望着熟睡的妻儿,笑了,充满解脱。
刘思慧(谭卓饰)在团建聚会看着为钱跳艳舞的经理,亢奋、痛快、沉默,情绪的变化是长期压抑下的反击,丈夫抛妻弃子、家庭因病致贫,她短短几年的经历都凝聚在最后的一个眼神中,解恨、迷茫、坚定。
程勇(徐峥饰)第二次只身去印度为病重的受益买救命药,在出药店时遇到了游行队伍,两尊神像分别是湿婆和迦梨女神,两个神都代表着毁灭与创造、死亡与再生。
传说有一天,三界中出现了一个法力强大的恶魔。这只恶魔法力高强,它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地上就会出现一千只和他一样厉害的化身去遗祸人间。三大神之一湿婆大神的妻子——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得知消息后大怒,就化身迦梨女神去消灭这头恶魔。迦梨女神恐怕这头恶魔会在决斗的时候把自己的血滴在地上,使其出现一千只法力同样高强的恶魔化身,就先把它的血吸干,一滴不剩。后来,迦梨终把这恶魔消灭,可是却因为过于愤怒而不能自制,她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大力践踏土地,令三界众生的生活都受到影响。其伴侣——湿婆为减轻众生的苦痛,就躺在迦梨的脚下,任其践踏以泄恨。这也是在印度教画像或雕塑中,湿婆总是躺在迦梨脚下的原因。——百度百科
此时的勇哥,彻底褪去了商人属性,如果慢粒白血病比作是愤怒不能自制的迦梨女神,那勇哥就成为减轻众生苦痛而甘愿躺在她脚下的湿婆。
电影的上映还有个小插曲,正式上映前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盗录的资源,这也是影片紧急提档的原因。
虽然拿电影的正版盗版来比喻原研药和仿制药有些不恰当,但他们两者也有着共同点:如果正版得不到支持,以后还有谁会愿意搞创新?电影如此,药物亦是如此。
不论高昂的原研药还是低廉的仿制药,都应了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