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给自己腾出了一个新的阅读时间,就是把孩子自己在床上睡,我在一边开着小台灯来看书,效率还是很高的,坚持了5天,就把刘善娜老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二年级)》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是因为最近在“双减”政策之下,作业设计是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业务水平,我参加了“研师三人行”的活动,听了刘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立即拜读刘老师著作的冲动。
书中内容主要关于刘老师关于二年级“探究作业”的设计思路与成果,以及刘老师执教二年级时的教学日记。读完这本书,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原来作业可以那么有趣
在政策的驱动下,我们一直在对“作业”进行改革。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作业原来可以这么美,作业原来可以那么的有意思。
刘老师设计的探究作业还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作业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在作业中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就如这个孩子的作业,刘老师的给出的评价是:清晰派与变化派的小组合,从一根根的“1”的表达到用“10”的表达,彰显着数学简捷的被需要。我认为这个孩子很有意思,他从最初的一根根的表达,到了用“10”来表达,从这方面来讲,孩子的数学思维是进步了,而这个变化的过程是自动产生的,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这样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学习。
与学生之间的美好故事
刘老师的一篇教学日记中提到了她执教生涯中与学生的一些美好的事,不禁让我也想起居家学习期间,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一件美好的事。小薛居家学习期间,挺不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我跟孩子进行了沟通,表扬了他这段时间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妹妹,只字不提他父母“投诉”的事,最后约定,每天晚上7:30是我们的分享快乐的时间。小薛每天都按时给我打视频电话,跟我分享他的进步与有趣的事,渐渐地,之前落下一个多星期的任务,在两天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最后他跟父母感慨:“看来能制服我的人只有黄老师了。”家长跟我说的时候,我的心是甜蜜的。我很认同刘老师的话:情感才是我们专业发展真正的可持续的动力,情大于技。
11点多了,早点休息。明天开启《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的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