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这是一段三国里头的典故。说的是曹操挥师攻打宛城张绣,途径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所在,时值中午,天气炎热。由于是长途奔袭,军士带的水都喝光了。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都寻不到一滴水。看士卒疲敝,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一酸流出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奋力向前,不久还真就到达了水源地。
不少人看到这儿应该是恍然大悟,曹操这大忽悠,还有个词儿意思也差不离,“画饼充饥” 。一个望一个画蛮登对的。不过仔细品品,其实差异颇大。
望梅止渴,首先是看地方,曹操打宛城,那是往有人烟的地方去,找到水源本身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是远征沙漠,估计曹操也不敢吼这一嗓子,吼了也没人信,反而能把士气彻底喊没了。其次,曹军当下是进退两难,来路上已经确定是没水源了,还不如奋力向前碰碰运气。
至于这画饼充饥。今天还真是曹家人包场。“画饼充饥”这句话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个合适的人出任中书郎,让卢毓推荐,并且叮嘱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大白话就是,选拔人才不要单看他的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说起来,能画饼画到勾起人的馋虫来,这画功也是了得。靠这手搏几声喝彩是没问题的,可要是自己都沉醉其中,越画越拿这饼当真事儿,或者越画越来劲,连饼都不想烙了,那要么就是用空想来蒙自己,要么就是成心画饼蒙人了。为什么说这是蒙人,很简单,肚子饿极了,总有兑现的时候。
那么我们再说回望梅止渴,想想曹操的这番友情演出,实际上很接近于时下流行的场景化思维。所谓场景化思维,就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更多围绕用户的实际情况和消费习惯展开,从而优化消费体验;其次,通过行业间的跨界融合和由此衍生的社群效应,串联各种生活场景,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同时对消费市场递次迭代,达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互动。这里头的操作要点,对应“望梅止渴”这个场景,可以分解成三个操作点:
1、望。实际上,这个望的动作,在于与实际或虚拟场景产生关联,否则曹操在人堆里毫无缘由地突然一声暴喝,前方有梅林,兵士要不当曹操是渴得出幻觉了,要不就当曹操在充神棍蒙人。场景营造也是这样呢,需要寻找到用户与场景之间自然顺畅的接入方式,才能产生意愿和需求,而不会生出“又是蒙人的广告”的反感。就说优衣库吧,如果直愣愣地说虚拟更衣室有多牛逼,再来个刷屏,恐怕是没人搭理,虚拟技术又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换个啪啪啪啥的,一下子就跟大家的猎奇心理对上了频率,直接导入场景,而后想办法将关注点从啪啪啪转向更衣室,齐活了。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有罪推定哈。
2、梅。这里头有个讲究,就是要为痛点、刚需提供对位的解决方案。口渴,自然要用酸爽的才能勾出感觉来,如果曹某人大吼前方有烤肉,估计兵士们全得瘫那儿了。因此,产品为王,亘古不易。
3、止渴。这是通过场景营造实现营销目标的关键一环。场景要素得齐备,5W1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加上一个怎样发生),才能让人产生场景代入感,激发情感共鸣和消费行为。我们看曹操是怎么说的,“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时间?正午。地点?高坡上。人物?目击者曹操。事件?“前有大梅林”。缘由?“饶子,甘酸可以解渴”。怎样吃到?不远,大家伙儿撒开了跑吧……
当然,对于曹操来说,找着水大家喝饱了继续打仗,这事儿就完了。不过从场景化思维来说,可不是一次交易拉倒,接下来还要考虑黏度和频次,也就是如何不断匹配新场景,触发新需求。这个之后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