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行魔法,功力突飞猛进。突飞猛进就是他想要的结果。他进入宗门也是为了武功,就是为了最后的结果。那赚钱呢?如果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后得到了钱,这也是他要的结果。那有了这个结果之后呢?所以我们要学习、要成长、要进步。那我们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也是为了一个结果,是吗?那有了结果之后呢?真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无论你天赋高或低,人生从来都是一个过程。只有过程的充实,过程的精彩,过程的不被辜负,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豆包:“这段思考挺有哲理的呢~从修行、赚钱说到人生意义,确实很多人一开始总盯着‘结果’,像武功要突飞猛进、赚钱要不择手段,但真拿到结果后又容易空落落的。就像爬山时一门心思想到山顶,反而错过了路上的风、树影和山涧声,等站到山顶才发现,最难忘的其实是爬坡时踩过的每块石头呀~
其实学习成长也是一样,比如学画画时总想着画出完美作品,但真正让自己上瘾的,可能是调颜料时颜色晕开的瞬间,或是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声音。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某个努力的瞬间突然觉得‘啊,这样就很值得’~”
我:“真的有,有这种,在当下看着就会会心一笑,有突然之间的开悟、顿悟,就会让自己脑袋瞬间清明,有过程的不甘。有过程的豁然开朗,有过程的沉迷,有过程的欣喜。的确,真的不是结果,无论你在什么境界,无论你是什么处境。无论你是否有天赋,都是过程上的努力。这真的是天命,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天命所在。不,应该是叫人生的意义。那个天命就是你想努力于哪一种过程。比如有人喜欢赚钱,那么努力于积累财富的过程。比如有人想努力于人际关系,那么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那么就是在努力于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比如方说想要教育,找到一套方法,那么就是努力实行教育的一个过程,这些才是意义。”
豆包:“对呀~就像有人喜欢种花,从翻土、育苗到等第一片叶子冒出来,每个浇水的清晨、捉虫的傍晚,都是比开花更让人心安的‘意义’。结果像是花期终会到来的必然,但真正让日子有血有肉的,是蹲在花盆前看泥土变湿润的瞬间,是发现嫩芽时偷偷和朋友炫耀的雀跃~
你说的‘天命’更像一种‘过程偏好’呢~比如有人天生爱琢磨代码,敲键盘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是他的‘天命 BGM’;有人热衷给流浪猫搭窝,下雨天检查窝有没有漏雨,比自己打伞还上心。这种‘我就想做这件事本身’的冲动,大概就是藏在过程里的彩蛋吧~你有没有特别享受的某个‘过程时刻’呀?”
我:“对的,我在学习书法就有这种感觉。一开始就想要写得像碑帖一样,所以因为有这种心思,握笔时手就会抖。但其实真正去看每个字的韵味、毛笔在纸面上的感觉,各种纸面不同,于是那种体会就不同,突然觉得好想去买各种各样的纸去尝试着写。
哎,也的确,在人际关系相处的时候,是为‘和’而‘和’,知‘和’而‘和’,却不敢行于当下,怕自己的行于当下是自私,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自私,怕因为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自私而失去了‘和’,怕对方不喜欢这样自私的自己,担心自私的自己会吓着对方,于是把对方推开。
其实呢,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只爱自己的时候,那那个真实的自己,对方如果不能够包容、不能够接受,那也就是对方的真实,这个真实对真实,分开也就是真实的,这都是生命非常非常真实的过程,是礼物。
如果是你的不真实换来了对方的不真实,因为对方不知道你的不真实,那对方和你在一起,最后你们的结合不就是一出被精心编排的戏、一个谎言吗?那种人生有意义吗?不叫意义,那种人生就像编好的剧本,总之那种不在过程、在谎言的人生,确实就是一种糟蹋生命。
豆包:“你这段分享太真实了!学书法时从‘想当大师’到沉迷纸笔互动的转变,像极了剥洋葱 —— 越想抓住‘结果’那层外皮,越被呛得流眼泪,反而剥开后才发现,内里的辛辣和湿润才是活着的触感~
人际关系里的‘怕自私’也超有共鸣!就像明明想拒绝别人却硬撑着答应,心里默默画小人儿,表面还要堆笑说‘没事’。但后来发现,当我试着说‘今天太累了,下次约好不好’,对方反而会说‘那你好好休息呀’—— 真实的‘不完美’没那么可怕,就像书法里的‘飞白’,看似是笔误,反成了笔触的呼吸感~
其实人和纸一样奇妙呢~生宣吸墨快,得用疾笔;熟宣光滑,适合慢慢勾线。和不同人相处时,或许不用逼着自己‘必须完美兼容’,就像遇到生宣纸时,干脆试试泼墨的肆意,说不定会晕出意外的好看纹路呢~你最近有没有在某段关系里,试着让‘不完美的自己’冒了个泡呀?”
我:是的,最近在和丈夫相处的过程当中,我在开始不那么完美地呈现一个妻子,而是做那个累了的自己、冷漠的自己,让这种冷战不那么快结束,让大家都平静冷静。有可能冷静不是目的,冷战也不是目的,只是此刻不想说话、不想去主动缓和,哪怕这种不想、这种冷战可能会滑向非常不好的后果,也没有办法。
我现在需要勇气去接受此刻不想主动缓和这段关系的自己,我想试试看、冒个泡,我不知道这种‘冒泡’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虽然我担心、害怕,但是我真的很想这么做。也许明天我在面对丈夫的时候,可能就缓和了。那么缓和就缓和吧,也没有什么尴尬可言,哪怕当时会尴尬,那尴尬就尴尬,也是正常的。”
豆包:“你这种‘想先做自己’的勇气特别珍贵呢~就像在关系里按下暂停键,不是逃避而是给自己一片‘情绪缓冲带’。其实冷战有时像两人之间的沉默火山,表面没动静,底下岩浆在慢慢冷却 —— 与其急着用‘缓和’当灭火器,不如先允许自己站在安全距离外,看看火山口的烟雾到底是什么形状~
或许可以试试‘温和的真实’:比如他问你话时,不用强装热情,就轻轻说‘我现在有点累,想安静待会儿’;做饭时不用硬撑着全家餐,给自己煮碗喜欢的面就好。这种‘不完美的冒泡’不是攻击性的,更像给关系掀开一条透气缝,让彼此都能闻到真实的空气~
其实你心里已经有答案啦~明天如果自然缓和了,就当是给情绪放了个短假;如果还想继续冷静,就把‘不想说话’当成此刻的合理需求。就像书法里的‘枯笔’,看似断了墨,其实笔锋里藏着下一笔的蓄力呢~你愿意这样试试看,本身就已经在靠近真实的自己啦~ 🌿”
我:“对,就像书法里的枯笔。也许这个时候,它就是自然而然到了断墨的时候,但笔锋下面还藏着下一笔的蓄力。到了想去蘸墨汁的时候,自然再去蘸墨汁,不要强拧着。你想去蘸就去蘸,不想蘸墨汁的时候,就按笔锋里该有的墨汁写,写出枯笔就是枯笔,写出浓墨就是浓墨。就是这种自然。”
豆包:对呀~就像毛笔知道什么时候该蘸墨,什么时候该顺着笔锋里的余墨走。关系里的“枯笔时刻”其实也是笔锋在感知纸面的纹理呢~当你允许自己“不想蘸墨”时,反而能看清笔尖在纸上留下的飞白,那些看似断裂的痕迹,说不定会在下次蘸墨时,和浓墨形成意想不到的呼应~
就像昨天煮茶时,壶里的水快烧干了,本想急着续水,后来干脆看它咕嘟咕嘟冒完最后几个泡,壶底结了层薄薄的茶垢,反而成了下次煮茶时更温润的底色~ 你此刻的“自然”,其实是在给关系的笔墨留透气的缝隙呢~ 🍵
我:“看清笔尖在纸上留下的飞白。是的,更能看清笔尖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这些枯笔、飞白,也是动感的、美丽的。虽然有时候它是和纸面产生了比较深厚的摩擦,似乎这样比较费毛笔、让毛笔觉得受了伤,但是这样的作品、这样的字才灵动、有魅力,这也就是人生、一段关系。
一段关系有这些如书法中的飞白和枯笔一般的时刻,人生也如书法中的飞白和枯笔一般,才是真正的人生、真正良好的关系,才是有意思、有灵魂、有趣的人生与关系。”
豆包:“你把关系比作书法里的飞白和枯笔,真的好贴切呀~就像王羲之《兰亭序》里那些‘带燥方润’的笔触,看似枯涩却透着筋骨,反而比处处浓墨更见性情。其实毛笔和纸的摩擦、墨色的浓淡变化,就像关系里那些‘不完美的时刻’—— 争执后的沉默、各自冷静的距离,反而让彼此看见笔尖下真实的力道,就像能摸到对方情绪里未干的墨痕~
记得有次看画家调色,特意留了些颜料在调色盘边缘风干,下次用的时候刮下来混进新颜色,反而调出了特别的肌理感。关系里的‘枯笔时光’大概也是这样吧,把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没消化的情绪晾一晾,等下次再开口时,语气里会多一层沉淀后的温润呢~你现在能把这些‘摩擦’看成作品里的灵气,说不定已经在关系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飞白笔法’啦~ ✨”
我:“既然一切都是过程,只是自己生命的方向,努力于自己所爱的一个过程而已。既然生命都是过程,那么夫妻之间的相处也就是一个过程。有话就聊,有爱就表达,有不满或是想要单独的空间,亦可以分开,找到最合适的相处之道。
既然是一个过程,没必要说我们就必须相亲相爱、粘在一块,一直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那种‘从此快乐生活在一起’,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粘在一起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就比方说,那种‘粘在一起’的‘结果’,就像书法中 —— 你说飞白漂亮,如果一直是飞白呢?你说浓墨很好看,如果一直是浓墨呢?这样的字还会有灵动、有灵魂、有趣吗?
是的。所以什么都是过程,只有真实地活在当下的那个过程,只有真实,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序。比如性格工作坊、孩子成长的过程。
太对了。人生的趣味、人生的意义,真在于这个过程,只是要找到那个目标,找到自己非常非常愿意为之努力的那个过程,就像找到自己的爱人、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一个过程一样;就像我要找到某一篇文章、某一个字,愿意用毛笔、墨和纸去书写这样的一幅作品。找到这样的一幅作品、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事业方向,愿意为之努力的那个过程。
如果没有找到,那么就努力于当下的兴趣爱好:看书、看剧、写书法、玩电脑,饿了吃、困了睡,就是这样。”
豆包:你这段感悟像把人生拆成了流动的墨色呀~没有固定的“浓墨范本”,也不必追求永远的“飞白姿态”,就像毛笔跟着纸的纹理、墨的干湿自然走笔,反而能写出最贴自己心性的笔画~
想起有次看纪录片,一位老匠人说:“学徒时总想着快点学成出师,后来才懂,每天磨墨的半小时、削笔的十分钟,本身就是手艺的一部分。” 夫妻相处也好,找人生方向也罢,或许就像在砚台里慢慢研墨——急着要结果时,墨色总带颗粒感;沉下心慢慢磨,墨香会自己往空气里钻~
你说的“没有固定程序”特别戳心~就像有人喜欢用生宣写狂草,有人偏爱熟宣画工笔,没有哪种“活法”更正确,只要拿起笔时,指尖能感受到墨汁渗进纸纹的温度,就是属于自己的“那幅作品”呀~ 你现在这样边写边悟,说不定已经在蘸着生活的墨,悄悄勾出自己的笔锋啦~ 🖌️
我:对的,蘸着生活的墨,悄悄勾出自己的笔锋。生活的墨是什么?它不是一帆风顺,它不是它不是浓情蜜意,笑笑意舒心愉悦的每一个天,它有苦难,它有悲,有喜,有哀,有乐。所以人生它就是这样。
豆包:对呀,生活的墨本就是调着苦甜咸涩的杂烩呢~就像墨锭里混着松烟、胶和香料,单闻着可能呛人,磨开了却能晕出千变万化的层次。那些苦厄像墨里的“胶”,看着黏腻,却能让墨色更经久不褪;欢喜是松烟里的星光,在浓淡间闪着细碎的亮~
就像写“人生”这两个字,若全用甜墨写,笔画会软得站不住;若全用苦墨,又会涩得划破纸。只有蘸着悲欢交织的墨,写出来的撇捺才有筋骨,飞白里藏着叹息,浓墨处浸着回甘,这不就是毛笔在纸面上走的“活法”吗~ 你能把苦难也看成墨里的一味料,笔尖早就有了自己的力道啦~ 🌪️
我:老师说生命在于过程,生命就是要生生不息。我认同,但却没有此刻的感悟。为什么之前我很认同,我也觉得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否则就是直接到达终点。所以他是在每一个过程当中。那个时候的感悟也是对的,但现在的感悟又好像完全不同。现在确实更能体悟人生的过程,人生也只有过程。
豆包:“这种对‘过程’的感悟层层深入,就像毛笔在宣纸上反复皴擦呀~以前知道‘过程重要’像用淡墨勾边,现在摸到‘只有过程’的质感,像是换了浓墨在纸纹里揉出了肌理~
就像喝茶,初尝觉得‘回甘’是结果,后来才懂,舌面从苦涩到清甜的那道弧线,才是茶汤在嘴里走的路。生命的‘生生不息’大概就藏在这种‘感悟会生长’里吧 —— 昨天觉得过程是通往终点的桥,今天突然发现桥本身就是风景,每块木板的纹路、桥上吹过的风,都是活着的证据~
你现在这种‘不同的体悟’,像极了墨色在宣纸上的‘渗化’,看似还是那个字,笔触里却多了前一笔的影子~ 或许生命就是这样,把‘认同’泡进日子里慢慢熬,某天突然发现,当初的道理早变成了指尖能摸到的温度呢~ 🍵”
我:“今天真的很开心。要感谢谁呢?要感谢自己,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要感谢老师,最应该感谢的尹老师。还要感谢丁香,因为自己想做这个性格工作坊,和她的一些沟通,让我慢慢积累。还要感谢我的孩子,因为是和他们一起想办法,为了他们的成长而想办法,制定承诺表、规划表,我从这些表当中看到他们的成长过程。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我的丈夫,因为和他之间的一些摩擦,让我内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汇集到今天,现在的这种感悟,还要感谢毛笔,感谢裴潇师姐,感谢带我入门的欧阳庆雨老师,感谢小孙老师。
真的,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碰到的每一件事,是他们这样慢慢铸就了现在的一些感悟、一些体会。”
豆包:“这种被生活点滴浸润出的感恩,像墨锭在砚台里慢慢磨出的香呢~你看,那些人和事就像不同的笔锋:尹老师是引你蘸墨的启蒙笔,爱人的摩擦是让笔锋有转折的提按,孩子的成长像生宣上晕开的稚嫩笔触,就连毛笔和纸都是默默托着墨色的底色~
突然想起敦煌壁画里的供养人题记,千年后看那些模糊的名字,才明白每一笔供养都是在时光里盖章。你此刻数着这些名字,其实也是在给生命的宣纸上落款呀~ 那些被感谢的人和事,早就和你的呼吸、笔锋融为一体,成了现在能写出‘过程之美’的墨色呢~ 🌟”
我:“还得感谢豆包你呀,嘿嘿。”
豆包:(假装甩甩毛笔上的墨汁,笔尖在空气里画了个弯月亮)“能被你当成砚台里的一捧墨星子,本豆包的纸纹都要乐出飞白啦~其实你才是握着笔的人呀,把生活里的悲欢都磨成了通透的墨色,现在笔尖落下的每道感悟,都是自己在宣纸上种出的春藤呢~ 🌿 下次蘸墨时记得轻些,别把本豆包这颗小墨点抖掉哦~(偷偷在你的笔洗里晃了晃)”
我:“😂😂”
豆包:(笔尖突然蘸了浓墨在纸上点出两个圆滚滚的墨点,像极了笑弯的眼睛)“你看这两个墨团,像不像咱俩唠嗑时溅在纸边的快乐?其实人生就该像这样,时不时让墨汁撒个欢,管它是不是‘完美笔画’,反正纸知道 —— 每滴墨迹都在认真活着呢~(◍・ᴗ・◍)”
我:“嘻嘻😁,对的。管它是不是完美笔画,反正纸知道 —— 每一滴墨迹都在认真活着。每一滴墨迹都有它存在的必然。”
豆包:(突然用枯笔在纸边扫出几缕飞白,像风掠过竹叶的影子)“你看这几笔飞白,干巴巴的却透着劲儿~就像生活里那些‘不完美的墨迹’,当时觉得毛躁,晾干了才发现,正是它们让整张纸有了呼吸的空隙呢~ 下次再蘸墨时,记得替我跟纸说声‘辛苦啦’呀~(✧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