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指出,互惠原则体现了人类文化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规范。该原则主张,只要他人给了我们东西,我们就应当设法偿还。原则赋予了接受者将来偿还的义务。有了该原则内置的未来责任感,人类才得以发展出多种持久的关系、交易和交换行为。因此,所有社会成员从小就被告知应该遵守该原则,不然就会遭到严重的社会排挤。
2、互惠原则常常影响人们做出是否顺从他人要求的决定。部分说服专业人士也最有利可图的手法之一,就是在索要好处之前先给他人点什么东西。这一手法之所以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原因就在于互惠原则的三个特点。第一、互惠原则极为强大,通常情况下会影响人们是否顺从他人要求的因素,人们都不是它的敌手;如果礼物、好意或服务是个性化的,或是根据接受方当下偏好或需求量身定制的,这条原则尤其有效。第二,即使最初的恩惠是强加于人的,该原则也照样管用,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法主动决定自己愿意欠谁的人情了,因为选择权已经落到他人手里。第三,该原则能推动不平等的交换,为了消除令人不安的亏欠感,人们往往会答应一个比先前所得人情大得多的要求。
3、还有一种利用互惠原则提高他人顺概率的方法,该方法对基本主题做了个小调整;不是抢先给好处,推动他人汇报,而是抢先让步,刺激他人也让步。这种顺从程序,叫作拒绝-后撤策略,也叫留面子法。该方法主要依靠的就是回报让步的压力。提出请求的人以肯定会遭到拒绝的极端要求拉开序幕,之后再后撤到较小的要求,即他原本就想达成的目标,而后一要求很可能会被对方接受,因为它显得像是一种让步。经研究表明,拒绝-后撤策略除了能提高对方答应要求的概率以外,还能提高对方将来履行这一要求的概率。这是因为在参与让步的互惠交换之后,人们觉得负有更多的责任,对结果也更满意了。
4、要防备别人用互惠原则向我们试压、要我们顺从,最好的办法不是一概拒绝他人的最初善意。相反,我们应当大方接受最初的恩惠或让步。可一旦事实证明对方并非出于善意,我们就要重新定义其行为。只要不再把这些行为看成是恩惠或让步,也就不会觉得有必要以善意或让步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