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就要到了,街上涌动着莫名的快乐,人们都异常HAPPY,旺盛的购买力和商家蓄谋已久的等待交织一起,在漫天的彩色和喧闹中,开始了彻夜狂欢。
圣诞前的这一夜,人们习惯叫他平安夜。
平安夜里送苹果,道一句彼此平平安安这还习惯,但若第二天全家盛装迎接圣诞老人的到来则会特别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迷信虚无,但并不承认上帝;我们宁愿在过小年的时候给灶王爷嘴上抹糖黏儿,恳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绝不会对一个身着奇装异服,戴着尖顶帽子,满脸白胡子的大爷心生希望。
所以,有的节日,终究只是一个外在的仪式,与内在朝圣还有很远的距离。除了习俗,每个节日背后隐藏的深深浅浅沉淀在内心最深处,滋养着我们民族性的成长。我不相信,一个中国人到了圣诞节,就会想家;就如不相信一个外国人过大年,就会想妈那样果断。
圣诞节,是圣母玛利亚在马棚里产下耶稣基督的时间;那身着红袍满脸白胡子的老头,是贫困中救人水火的圣·尼古拉斯大叔,有着架雪橇到处游走往烟囱和袜子里丢礼物的癖好。我非常清楚,这些在网络上看到的故事,无法产生任何能够连接的情愫,因为从来没有经过宗教训练的我们,距离圣徒的虔诚,终究还是很远。
许是生活太过无聊,实在平淡,这一摊死水迫切需要被丢进一块石头,以荡起涟漪,进而解决没有波涛的苦难。圣诞、愚人、万圣等我们压根不懂的节日穿插在传统中间,成为了拯救无聊的道具。
在生活的洪流里,我们始终处在被裹挟的一方。原来还喜欢追问的习惯,逐渐被人来人往淹没,于是,做的和说的不是一回事,说的和想的也不是一回事,慌张做着,匆忙说着,久而久之,却忘记了想的是什么。最终,做什么事情的正当理由成了一句经典毁灭性对答。
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做了。
西方节日不断抢占我们时间的事实,让国人对传统的坚守有些心惊胆颤,我更担心的是,这些喧嚣中长大的孩子,是否会混淆节日的产地,会逐渐模糊节日是哺育心灵仪式的重要意义。
保护传统定然不能走先前封闭的老路,但若就这样将西方节日肤浅化的散开,是不是对传统更大的伤害!
我们用购物和狂欢来简单面对圣诞,孩子们会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不久到来的春节。
理解圣诞,并不是谄媚,更无须上升到卖国为奴,我只是想说,对待节日,就像对待产品,无论国产进口,是不是都要打开箱子,验验真假,而不是只要为菜,就摆上酒桌,开始消费。
更可怕的是:所有的节日都有被购物狂欢等商业活动占领的趋势,即便是我们传统里最厚重的感恩时节——清明,和过去相比,是不是少了些眼泪,多了些消费;少了些下跪,多了些烂醉。
节日,正在不断被消费;无论传统或是舶来,那股无形的的力量似乎都有想将其娱乐化、产业化的决心。
不敢想象,所有的节日里,所有的人们都喜笑颜开;更不敢想象,所有的节日里,所有的人们都化上浓妆……
当然,我也从未动摇对我们文明坚韧不拔的信心,因为过往历史一再表明。
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最深处,都会留着对传统最纯情的告白。
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早就珍藏在这个民族的山川河岳,内化于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镌刻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底。
————————————————————————————————
——疯言疯语
你喜欢节日,
是喜欢她的本身,
还是喜欢她之外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