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组织成员个人学习能力很高,但组织学习能力不高?
因为个人学习与团队和组织学习有本质的差别,从个人学习上升到团队学习是质的转变。
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没有本质差别,从团队学习上升到组织学习只是量的增加。
因此,团队学习是个人学习上升到组织学习的重要节点,团队学习能力提升是组织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
1、团队及组织学习,是沟通下的学习
既然学习的定义是认知与使用,认知与使用都是通过思维来进行的,因此学习的核心是思维。
- 个人学习是个人的思维活动,
- 团队学习是团队成员沟通下合成的团队思维活动,
- 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沟通下合成的组织思维活动。
- 团队或组织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其成员个人思维活动的简单数量相加,而是一个沿着团队与组织需要方向相互作用或加强或削弱的集体思维活动。
任何学习,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或组织,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学习都是有方向的。
- 个人学习的方向由个人默认,所以我们常常说学习要以问题为导向,这对个人学习来说还算符合逻辑,因为学习的目标已自我确定。
- 但是对团队或组织学习来说,学习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因为团队成员对学习目标常常不甚明确且没有达成共识。在团队目标不共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团队学习是很难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合力的。
- 所以,个人学习与团队或组织学习最大的差别在于:个人学习只是个人的思维活动,只与个人的思维方式相关;团队或组织的学习不仅受其成员个人的思维方式影响,还受成员之间思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而且还与团队学习的方向即目标相关。
美国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他的成名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指出:团队学习就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协调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是协同校正的过程,是开发团队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会创造团队成员真正想要的成果”。其核心是团队成员之间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并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沟通与合作,核心要素是共同目标与沟通合作。
扩展开来包含了5 个要素,如图1-2 所示。
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团队学习是沟通下的学习。沟通需要互动,互动就是团队学习的应有之义。
有人认为,团队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团队成员在一起学习,如一起听课、听报告等。这样的学习常常因为走过场、形式主义而效果不佳,导致团队学习无用。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甚至很多搞培训的人也是这样想的:组织中每个人都在学习,这个组织就是在团队学习了。这个认识误区源于对团队学习的内涵不甚清楚。
团队学习的核心是团队成员通过沟通与合作,解决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或愿景。因此,团队成员都在学习,但是没有沟通与合作,就不是团队学习,而只是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的个人学习。这样的学习无法达到团队学习的目的,也不能发挥团队学习的作用。将大家一起学习等同于团队学习:①使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目的难以分清,造成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难以厘清,甚至相互矛盾和不能兼顾。②认识不到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主要区别。③不知道如何引导开展真正的团队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对团队学习的定义:团队学习是沟通下的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协调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本书强调沟通下的学习。
团队学习达成目的做法:通过开展有效的团队学习,建立开放的、持续改进与创新的组织文化。在团队学习中构建分享、反思、行动(反馈)三个学习机制,并使用系统、科学、同步三种思维方式,针对组织真实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提升组织成员胜任工作的能力,促进个人与组织的持续进步,最终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见图1-3)。
团队学习不仅是培训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首先,团队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绩效水平,管理的目的也是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所以,团队学习是一种管理方法。
- 其次,团队学习反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沟通、协调各种关系,尤其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团队学习是实现协调职能的一种管理途径。
- 再次,团队学习还是一种组织行为,符合组织行为的特征和性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组织行为的管理,因此,团队学习是管理的一个主要对象。
- 最后,团队学习是一种行为过程,组织管理工作从来都是对组织的每一个过程实施全程管理,所以,团队学习也是过程管理的一部分。
树立团队学习是一种管理理念的观念,对于达到培训预期的效果、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及提升组织领导的领导力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干部培训而言:
①回到了原点,看清了干部培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干部培训是一种组织培训,培训的目的首先要满足组织需求,同时满足干部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开展团队学习就是直接满足组织需求,而只有满足了组织需求的培训效果才有保证。
②以管理理念看待干部培训,要求以一种全局与系统的视角组织每一次培训,系统设计每一个培训项目,将个人学习放入团队学习的框架中,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达到既开发团队智慧又促进个人学习的目标。
③以管理理念组织团队学习,用管理学的规律、法则、方法促进团队学习,进而激发个人学习,使培训工作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对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而言:团队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工作方法。团队学习是团队共商、智慧共聚、问题共解、成员共进的新型学习和工作方法。通过悬挂假设、反思与探询、技巧性研讨的方法,针对团队学习障碍,运用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及同步思维,依据不同的学习条件,灵活使用相关思维工具,设计运作组织有效的团队学习,有效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2)对于提升领导的领导力而言:
①学习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组织领导领导力的大小,组织学习能力主要是由组织领导决定的。
②组织领导的核心工作是带队伍,即团队或组织建设,团队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团队学习,团队只有真正学习起来才能建设起来。
③领导个人的领导力大小是有局限的,有效的团队学习可以突破个人能力限制,不断提升领导的领导力。
2、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有本质区别
对中国人来说,个人的平均学习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查德·林恩2003 年在研究了全球代表不同人口的60 个经济体的国民智商后,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分布在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平均智商为105 分。其次是分布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群,平均智商为100 分。南亚、西亚、北非和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国民平均智商是85 分。平均智商最低的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加勒比地区,上述地区国民的平均智商为70 分。智商水平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最主要的指标,智商越高学习能力越强。这个研究说明了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人的精英人群之一——领导干部,其个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研究证明,组织的学习能力远远低于组织成员个人学习能力之和。20 世纪80 年代,彼得·圣吉通过对企业组织的大量研究,发现在许多团队中,其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20 分以上,而团队的整体智商却只有62 分。中国有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而现实情况是三个诸葛亮合成一个臭皮匠。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臭皮匠团队”,组织的智商普遍很低,组织的学习能力普遍很差。
影响个人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思维能力,但是影响团队与组织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团队与组织的思维能力,合成的集体思维能力不仅是成员个人思维能力的叠加,还包括其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及对学习目的的共识度即学习的方向。因此,影响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是1 个,而影响团队与组织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是3 个。从1 个到3 个要素是一种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团队或组织中个人学习能力强不能必然导致团队或组织学习能力强。
为什么团队成员个人学习能力很强,而由他们组成的团队的学习能力却普遍低下呢?因为团队学习能力不等于团队成员个人学习能力之和,用数学来表示,即
研究表明,团队学习能力的大小是成员沟通力与学习力乘积之矢量和,即
其中,S 团——团队学习力、S 个——个人学习力、C——沟通力系数。用矢量代表学习方向是符合其物理意义的。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决定团队学习能力大小的有3 个要素:个人学习力、沟通力和学习方向,其中个人学习力即个人思维力。要想提升团队学习能力,不仅要提升个人学习力,还要提升个人与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保证个人学习方向与团队学习方向一致。团队成员只有对学习目标达成共识才能使学习方向一致。
德国科学家瑞格尔曼的拉绳实验告诉我们:在群体组织中,并不必然得出1+1>2 的结果。实验是将参与测试者分成4 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 人、2 人、3人和8 人。瑞格尔曼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2 人组的拉力只为2 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 人组的拉力只是3 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 人组的拉力则降到8 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也就是说,合力取决于每个人出力的大小、方向及成员之间的协同能力。
为什么说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只是量的增加而非质的改变呢?因为,团队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本单元。团队学习是指团队成员沟通下的学习。组织学习(用S 组表示组织学习力)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成员、团队、部门沟通下的学习,及与组织相关外部成员、团队、部门、组织沟通下的学习,即
从上式可以看出,团队学习是提升组织学习能力的关键,只要将团队学习能力提高了,组织学习能力就可以获得提高。
3、要从3 个方面提升团队学习能力
团队学习能力不是团队成员个人学习能力的简单叠加,因为影响个人学习能力的要素是思维能力。影响团队与组织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是3 个:思维能力、成员及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成员及部门对学习目的的共识度(即学习方向),如图1-4 所示。
要素1:思维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核心
广义地讲,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是依靠人类的思维能力来想明白世界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思维力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思维就是想,思维方式就是怎么想,思维能力就是想得是否有效。先进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即在哲学层面上)、先进的思维方式,它们就是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
(1)系统思维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思维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方式之一,它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易经》中有最古老的系统思维方法,建立了最早的模型与演绎方法,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精髓及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贡献。中国人的系统思维,是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间断的根本原因之一。
(2)科学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就是求真的思维,追求的是相对真理。基本的方法是界定一个系统,确定边界、初始条件或理论假设,然后用严密的逻辑推导或千百万次的仿真实验,得出事物运动的规律。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边界、初始条件或理论假设,一般是大家公认的,但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而且边界或初始条件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发生改变,因此,科学思维得到的真理是相对的。
科学思维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和系统思维一样,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高级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精准地得到了一定条件下事物运动的规律。
如果说系统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望远镜,那么科学思维就是显微镜,它能告知世界的真相。科学思维源于西方人的分割思维,核心是逻辑思维。正是科学思维产生了近代科学,又因为科学才产生了工业革命,这使西方从大约200 年前超越了东方,并延续到今天。这种思维方式源于西方,我们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思维,尤其在社科及人文领域更为缺乏。这使得我们的社会管理相对粗放,效能不高。对社会的精英层,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思维的培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两种思维方式缺一不可,相互补充,同时使用可以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见表1-1)。系统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系统思维是一种忽略边界条件(或称初始条件、前提条件、假设条件)的认识论,而科学思维是界定边界条件的认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思维是宏观整体认识视角,而科学思维是微观局部认识视角。这里的宏观与微观并不是指研究对象物理意义上的大小,而是一种抽象表述。例如,西方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科学,有前提假设,其中的宏观与微观都是指事物的大小,与我们讲的宏观与微观不同。另外,系统思维与系统论不同,系统论是将系统思维科学化,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学科,它是研究特定系统下的系统性规律,是有边界条件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让我们去学系统学或是某一种科学学科,而是要学习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普遍的方法论,建立起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的世界观,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及行为,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两种方法论不仅要让我们的精英层补课并掌握,还应该从小学起,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以提升中国人的思维能力。
要素2:沟通能力是团队及组织学习能力的变速器
团队及组织学习是沟通下的学习,团队及组织沟通能力的大小决定其学习能力的强弱,所以沟通能力是团队及组织学习能力的变速器。
沟通能力就是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的能力。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
- 其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作出有逻辑的分析和判断。
- 其二是表达是否准确,能否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见图1-5)。
- 与表达相比,思维更重要,没有思维的基础,再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也不可能得到期望的沟通结果。
既然影响沟通能力的两个要素是思维与表达,那么,沟通就有两个层面,即思维的交流和语言的交流。一般人只重视语言的交流,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思维,那么你讲得再清楚,也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沟通能力强,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能实时把握对方的思维,提前作出反应,使彼此的交流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
因此,在团队学习时,首先要创建思维交流顺畅的环境,再提供语言交流顺畅的条件,这样才能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1)先考虑影响团队思维交流顺畅的主要因素:
- ①思维的方向是否一致,即学习的目标是否达成共识,如果团队成员的学习目标没有形成共识,那么思维的方向就不一致,沟通起来就困难。
- ②团队成员个人的思维能力差别不应该太大,如果差别太大,思维能力差的人将难以理解思维能力强的人的思想,这样也会造成沟通困难。
- ③某些团队成员由于心理防卫而不愿意暴露其真实思想,使别人难以了解其意图,这也会造成沟通失败。
(2)再考虑影响团队语言交流顺畅的主要因素:
- ①团队成员必须使用相同的语言,特别是相同的思维工具、专业术语及思维逻辑。
- ②团队成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影响沟通水平。
(3)综上所述,我们在开展团队及组织学习时,必须针对以上各影响要素:
- ①使组织成员在学习目标上形成共识。
- ②用好的思维方式提升成员的思维能力。
- ③创建相对安全的学习氛围,使人可以讲真话。
- ④提前设计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使成员可以在高效的学习环境下有效沟通。
- ⑤提升成员的专业水平及表达能力。
要素3:学习方向一致是团队及组织学习有效的前提
学习方向是指学习目标,个人学习的学习目标是默认的。但是团队或组织学习时,学习目标并不能自动获得所有成员的确认,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达不成共识,会造成学习方向不一致,因为团队学习能力是在沟通能力作用下个人学习能力的矢量和,成员学习方向的不一致,弱化了团队学习,造成1+1<2 的结果。因此,在开展团队或组织学习时,首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并达成共识,即将成员的学习方向调整到团队或组织的学习方向上来。所以说,团队及组织学习有效的前提是学习方向要一致。
在现实社会中,大量的组织都忽视了这个前提条件,默认为学习方向是一致的,直接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解决问题。殊不知有可能要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问题。
什么是组织真正的问题?答案是组织的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如图1-6 所示。
例如,我国在2008 年金融危机时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保8”,即保持经济发展速度在8% 以上。在这个目标下产生的问题,与2019 年制定的保持在 6% ~ 6.5% 的经济发展目标所产生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目标不一样,问题就不一样,对策也不一样。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取经团队为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将西天取经这个目标改变了,那么在取经路上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就不存在了。目标改变了,组织的问题也会改变。
从问题出发,可能问题根本不是团队或组织真正的问题。它可能是个人问题,或是局部问题,或是问题的原因,又或是由于以前解决的历史问题而产生的问题。简单地从问题出发可能导致我们不能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组织的真实问题。
所以,团队或组织学习是要在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然后聚焦主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去加以解决。因此,团队或组织学习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现实中,我们可能首先发现了问题,但是不能直接就思考解决方法,而是要先回到原点,找到初衷,对标组织目标,确认是不是组织真正的问题,之后才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非常符合这一原则,“不忘初心”就是回到原点,“牢记使命”就是组织目标达成一致,这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
<<<《团队学习法:组织学习能力提升的难点、途径和实践》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