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履霜坚冰至。
坤卦初六爻辞比较容易理解,借用这个形象做比喻以说明一个道理。即阴始微为霜,进而发展则为水,水冻结而为冰。脚下即已踏霜,坚冰必将到来。它的意义是说,阴始生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势必盛。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阴能消阳,柔能败刚,小人能剥君子,全有一个由始甚微而渐盛的过程。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履霜坚冰的“坚冰”二字可能是衍文,据《三国志·魏文帝纪》注文记太史许芝引此象辞,“履霜”之上有“初六”二字,“履霜”之下无“坚冰”。古本很可能作“初六履霜”,后世转抄讹误,变为“履霜坚冰”。凝,为凝结。此“阴始凝”与乾初九“阳在下”相对应,是《易传》解六十四卦首次揭示出阴阳二字,以明乾坤二卦的初爻,为阴阳结成统一体的开始。驯,为顺。整句意思是说:即已履霜,阴气已开始凝聚,顺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坚冰,坤阴变为乾阳。《象》的这句话,是通过卦象预示了乾坤二卦六爻的终了,将发生阴阳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乾为冰,为坚。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二以柔爻居下体的中位,为坤卦的卦主。直:正直。方:方正不阿。大:广大。一个人具备了这些品质,即使不加修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象》解爻辞于“直方”之上加一“动”字,此“动”字是指阴顺从阳动。以:而。直以方:直而方。光:在《易经》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光明之意,一是广大之意,这里是广大的意思。即六二顺从乾阳而动,正直而且方正不阿。不需修习便无所不能,无所不利。地道就是含育万物,地道广大。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含蕴。章:美德智慧。含蕴美德智慧不外露,可以固守坤阴之道。
坤阴之道行柔顺,随从乾阳而动,有如臣顺从君。(此是以臣顺从君喻阴顺从阳,说明坤卦发展到第三爻位,它的从属地位仍未改变。)
六三恪守臣道,不以成功者自居,不当其功,顺命而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柔顺从阳之道不能变,虽有智慧美德含藏以守之不露于外,但这并不等于是不发挥作用。“以时发”,是说以其具体条件而发挥。时:时间条件。
知:智慧。光大:广大。坤六三为什么能做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呢?根本的原因在于“知光大也”,即智慧广大,眼光深远,胸怀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