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善问”建国的君主

问是一门艺术!

问是一项技术!

问更是一种武器!

他凭借〞善问〞建立了一个国家!

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而今人不太熟知的赵襄子!

赵襄子,哪来的呢?

他名无(毋)恤,是赵氏孤儿——赵武的重孙、赵简子的庶子。赵襄子是春秋末期实施三家分晋的主导者之一,也是战国七雄——赵国的直接缔造者。他为什么能够建立化家为国的不朽功勋、成就流芳百世的美名呢?这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肯定与他“善问”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存为数不多的先秦文献资料记载赵襄子“会问”、“善问”的实例却也比比皆是。

在晋阳之战中,赵氏家族的晋阳城被智、韩、魏三家联军用水攻的方式包围了三年之久,城中大都被淹没,百姓只能居住在树上,粮食也快吃完了。在这种情况下,赵襄子很无奈,难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襄子向大臣张孟谈询问道:“晋阳城现在很危险,我不能再坚守了。我想开城投降,您看怎么样呢?”(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于以城下,何如?)这句话既是在征求张孟谈的意见,又有同他商量的意思。张孟谈果断地否定了赵襄子投降的想法,提出了可以私下联合韩、魏共同灭智伯的主张。赵襄子接受了他的建议,最终取得了晋阳之战的胜利,为三家分晋铺平了道路。

赵襄子在困惑的时候会通过询问请教于大臣,在自己已经有想法、有主意的时候也会请问于大臣。据《国语》记载,赵襄子为了选取抵御智伯进攻的城池,他向周边的随从问道:“我应该到何处去呢?”(吾何走乎?)有的随从说去距离近、并且城墙高厚的长子(地名,读zhǎng zǐ。在今山西省境内);有的建议去仓库充实的邯郸。而赵襄子则一一指出了这两座城池的不足,最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去“民必和”的晋阳城。赵襄子在问前,心中已有答案,然而他在出发前仍然做出了“去何处”的提问,看似无关紧要,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能让随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能与他们辩论,在印证自己选择正确的同时,也无形中统一内部的意见,减少了分歧,加强了团结。

赵襄子在提问请教于大臣的同时,也勇于向普通人询问。据《列子》记载,赵襄子带着十万徒众,来到中山区打猎,点着了地面上浓的杂草来焚烧森林、驱赶猎物。炽热的大火绵延了数百里。突然,有一个人从石壁中跑了出来,随着浓烟灰烬上下走动。赵襄子很奇怪,便走上前去,仔细观察,询问他:“你用什么方法把身体放在石壁之内呢?用什么方法能进入大火之中呢?”(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在这样的提问后,他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对于“野人”眼中的“石壁”、“火”等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有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赵襄子对于即将被处死的囚犯也能耐下心来去询问,了解她的要求和想法,甚至听取其意见,展现了宽广的心胸和非凡的过人之处。在他刚刚即位、父亲的尸体还没有来得及安葬的时候,其治下的中牟便发生了叛乱,赵襄子迅速率军收复了中牟。然而,就在他准备处死中牟叛将佛肸(人名,读作:bìxī。中牟的县宰)母亲的时候,刑场上却发生了意外。据《列女传》记载,老妇人大声喊着自己冤枉,不应该被处死,而且还声称只有见了主公才会说出理由。赵襄子听说后,亲自来到她的面前询问道:“为什么不应该处死你呢?(不当死何也)”当赵襄子听到老妇人说自己教育儿子的责任已经完成,是主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臣子而导致臣下叛乱的辩驳后,不仅欣然接受这种观点,勇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果断地释放了这位老母亲。

不仅如此,赵襄子有些“爱问” 的行为甚至还超越了本能的羁绊,让我们今天的人也都感到匪夷所思。生命受到威胁,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尽快躲避,而赵襄子对于一个险些让自己丧命、又再次前来行刺的刺客也充满了“兴趣”,非得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不可。据《史记》记载,赵襄子处死智伯以后,智氏家族的旧臣豫让为了替智伯报仇,先化装成受过刑的人,潜入厕所,刺杀赵襄子,没有成功。被释放后,他又浑身涂漆,弄哑自己的嗓子,潜藏在赵襄子必过的一座桥下打算再度行刺。当再次发现豫让后,赵襄子并没有立刻处死他,而是好奇地问道:“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式吗?知伯把他们消灭了,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投靠智伯做他的臣子。如今,知伯已经死了,你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在得知豫让是为了知己而报仇,并且还想刺穿他衣服来代替刺杀本人报仇时,赵襄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让豫让尽情地刺穿,替智伯“报仇”。

赵襄子就是这样一个超级“爱问”的人。在多次的询问、提问中,他都有意识地放下了自己“君主”的身份,本着尊重对方、了解对方、倾听对方的原则去沟通,去获取别人的心声。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问答式的交流,他却了解了更多人的想法,汲取了更多的经验和建议,为其施政提供了诸多的参考,为其采取正确的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为其最终实施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选择继承人的几乎同时,赵家主君赵简子以极其长远的眼光及英明的政策为赵家营造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城池,为赵家未来能够在...
    知者无涯阅读 505评论 0 4
  • 、 前面相当于《资治通鉴》的序,起一个开宗明义的意思。表明作者态度。我们看《史记》,太史公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据《报...
    枫离秋阅读 1,081评论 0 0
  • 李笑来昨日专栏说: 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那么,什么决定价值观? 价值观由人生观决定,人生观由世界观决定...
    黄虎阅读 1,596评论 3 5
  • 生命除了人类以外都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春季确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对于一个没有春秋季只有夏冬季的城市来说,人们只...
    鸡毛爱上蜗牛阅读 133评论 0 0
  • 江底的青泥是别离的沉默,芳草地就是人类灵魂壮丽的归宿。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 选择和放弃,就是人...
    苏子一夏阅读 2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