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几本好书,尤其以写《京华烟云》自豪。”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不得不承认,《京华烟云》是我目前以来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京华烟云》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在民国时代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以及关于战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本书花了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姚家姐妹木兰,莫愁等众多女性人物的形象,着重描绘出女性的细腻心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在众多女性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姚家姐妹了。木兰的学识和才气均为上等,更难得的是她有着卓然不群,秀雅大度,思想先进的禀性。她就像是君子兰,高洁清雅,又蕴育着灵气。莫愁更是人淡如菊,雅静内敛,蕴藏着安和耐久的品性。在很多人看来,这对姐妹近乎完美,也确实很受人喜欢。但每次提起她们,我更多的时候会想起曼娘。曼娘与木兰年少相识,结为金兰,后又一同嫁入曾家,成为妯娌。两人关系亲密,但命运却截然不同。木兰与丈夫荪亚之间,亲情更多于爱情,因为在她心底的某个角落,藏着年少便爱上了的孔立夫。那是她心里一个触不可及的梦,谁也不曾提起。曼娘的婚姻,多是带着“冲喜”的色彩。成婚不及三日,丈夫平亚便因病重而逝世。从这一点来看,曼娘的遭际是令人同情的。木兰虽不能与她真正的爱人结为连理,但至少立夫是平安健康的活在人世间,丈夫荪亚待她也是极好的,因此木兰是幸运的。而曼娘却只能守着她与平亚之间的美好回忆,孤孤单单地过完她的一生。曼娘是一个恬静善良的女子,在本书的末尾,战争肆虐,曼娘为保守贞洁,选择自缢。她用她的生命捍卫了她的贞洁,以及她对丈夫的忠诚,还有她的爱情。看到此处,我不禁泪眼朦胧,为她唏嘘。为何这么一位美好的女子,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只能含着泪,在悲叹命运不公的同时,继续往下读。
很多人都说《京华烟云》酷似《红楼梦》,描绘了富贵之家从兴盛到衰退的过程。在我看来,最为相似的,更在于小儿女的情思方面。《京华烟云》中的红玉,阿非与宝芬这三人之间的故事,与《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宝钗几乎一模一样。阿非就是活脱脱的贾宝玉的翻版,宝芬像极了薛宝钗,红玉在举手投足之间,也尽显林黛玉的气质。同宝玉与黛玉一样,红玉与阿非青梅竹马,彼此喜欢,最终却不能相守一生。最终宝玉娶了宝钗,阿非娶了宝芬,红玉和黛玉都香消玉殒,其名相似,连命运遭际都是相同。红玉向来便是多愁善感的性子,最后因月下老人签文上的一句“芬芬香过总成空”跳入池塘,成全阿非与宝芬。阿非为其哭过一场后,便也过上了自己的生活。我常想,不知日后的阿非是否还会想起,曾有这么一个人因为爱他而付出了生命。只有那一池的荷叶,曾弥漫着红玉悲伤的气息,见证了一位少女为了爱情所做出的牺牲之举。
书的最后篇章中,说到了战争时期,木兰与荪亚站在庙门前,看着周边的光景。当军车和喊着爱国口号的人民从身旁走过时,木兰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光荣感,快乐感。木兰想起了她的父亲,立夫,曼娘。若是她们也能看到现在的这一幕,定是也会感到光荣高兴。看到这里,我真的希望这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梦,梦中经历的生死离别,灾难困苦,在梦醒的那一刻,全都消失殆尽。醒来时,一切都还是好好的,身边的人都还健康的活着,大家都能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那样的日子该有多好。
烟云散去,浮生若梦,一部《京华烟云》终了,留给读者细嚼余味,体会何为人生,何为梦也。令人称赞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