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老爷的足迹

       

      梅山村的传奇印记

              文/前江龙

梅村镇的梅山村,原先山叫梅精山,村为梅子村。却不是满山皆种有梅,也不是全村都植有梅。而是因为村中大塘边的一棵老梅树,它成了梅树精,还是个害人精。      梅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老梅树得天地之精华,朝饮甘露,夜汲月华,逐渐成精,初期只是个小妖,作不起大怪。一日她夜游至凤形山脚李村,见一座小庙,庙里有一口小井,井用缸作盖,覆盖得非常严实,她将缸挪在一边,尝试一下,见井水甘甜。她一口气将井水吸干,顿觉神清气爽,好不畅快。却见一条小龙盘曲井底,似大梦刚醒言道:“多谢仙女搭救!”  “你怎地跑到这小井里?"  “我本是东海龙王府一小龙,因贪玩,走长江,游秋浦,看龙须河风景太美,不觉到了梅山。"      “可恨这破庙和尚,煞是歹毒,我因找水喝,误入小庙井里,和尚作法念经,用缸罩住井口,将我困在这里好多年了。"    “僧侣要困你么事吗?"    “你不晓得,坏事都说是我做的,嫁祸于我。好事都是他们做的,给自己贴金。山民们都信他们,把他们当成神仙,好吃好喝供养着他们。你不信,随便问一个梅山人,都说我是一条恶龙,他们是得道高僧。”    “快起来吧,随我到我边上大塘里去,省得在这小井里憋得慌。”    “好好,回头他们的恶行我慢慢地向你细说。现在他们要把庙扩大到一百个僧人,起名叫百僧寺。我决不让他们得逞。" 小龙愤愤地说。    第二天,寺庙僧见缸被挪动,知小龙己被放走,细细打听原来村中那棵老梅树成了精,将小龙勾走。于是遣僧到各村,散步流言蜚语,说小龙和梅精撮合,梅山定要糟殃。      小龙已见怪不怪了,梅精也就成了害人精。跟好学好,跟叫花子学讨。近墨者黑嘛,千张嘴也说不白。    梅山多有仙洞,如神仙洞,虎口洞,金宝洞......,虽各有千秋,但都有奇景奇色,奇闻奇事。金宝洞,无金有宝。洞中自然天成一石杯,此杯天下少有宝物。头天一杯盐,隔天一杯油,周而复始,三百六十天,从不间断,取之不尽。本来惠及山民,但现为百僧寺独享。还美其名曰,是他们做法事得来的。小龙和梅精经常到金宝洞察看,心想如果发展到百僧,这个石杯里油盐怎么能供应得了。若是贪心索取,过份过量,这石杯迟早要失灵。所以一定不能让他们发展到百众,一百多人在这深山老林,要消费多少生活物资。山里本来就物资短缺不足。      其实,坏事做绝,恶贯满盈的恶僧只是个别。小龙和梅精苦口婆心,向山民,向有良心僧揭露恶和尚的罪行,揭穿他们骗财骗色,谋人财色,害人性命和愚昧山民,有病不医的种种岐俩。大部分人还是听进耳里,半信半疑。      经过他们不懈努力。终不使恶僧如愿。□    此时,九华老人,地藏王正在江南找寻修心养性之地。听闻此事,一日,从舞鸾上乡南泉禅寺过来,想到梅山修行。梅山山民,耳听咚咚鼓,却见地藏王脚踏五色云,一只脚刚踏在插花尖,山尖顿时矮了半截,地藏王一个趔趄,一下子跌扒。如今苦岭山脚两个塘,正是地藏王两只手挣地而成的。原来是梅山只有一条小龙,怎么能挣得住王爷金身。现在山顶还留有九华老爷的大脚印。    恶僧们见此,全作鸟兽散。      小龙和梅精此后双双出游神州,游遍名山大川。到处宣扬着梅山宝地。歌曰:    大红园,小红园。    大牛困,小牛眠。    葬到代代出状元。    安庆府胡玉美老字号酱坊,有人听到这歌谣,竟不惜重金来梅山寻求这块宝地。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大江南北。来梅山寻宝地的商贾大户,络绎不绝,让梅山小村家喻户晓,让梅家菜也誉满大江南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