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对话。

“物质的无限可分”,这一说法是不是人类的认知错误?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是一个横跨哲学、物理学和认知论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人类的认知错误”,而需要从不同维度辩证看待:

哲学层面的“无限可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如中国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和辩证唯物主义曾提出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这更多是基于对“物质多样性”和“矛盾普遍性”的哲学思辨,强调物质存在的层次性和内在联系,而非具体的科学结论。这种观点在当时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统一性和可探究性的合理猜想,具有方法论意义。

物理学的实证探索

从科学实证角度看,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分子→原子→原子核与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目前的物理学研究表明,夸克等基本粒子是否可再分,尚无实验证据支持。量子场论中,基本粒子被视为场的激发态,其“可分性”的定义已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分割”概念(如涉及能量、时空量子化等新范畴)。

这意味着,在现有科学框架和实验手段下,“无限可分”尚未被证实,且可能面临量子力学中“时空不连续性”等理论限制。但科学的发展始终是开放的——过去认为“原子不可再分”被推翻,未来也可能有新理论突破现有认知,因此不能断言“无限可分”绝对错误,只能说它尚未被科学证实。

认知的局限性与发展性

人类的认知受限于时代的观测工具和理论框架,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必然是阶段性的。从“原子不可分”到“夸克模型”,每一次突破都表明:过去的认知并非“错误”,而是存在适用范围的局限。“无限可分”作为一种未被证实的猜想,反映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欲望,而科学的进步正是在对这类猜想的验证、修正中实现的。

综上,“物质无限可分”既非绝对正确的科学结论,也不能简单视为“认知错误”。它是哲学思辨与科学探索交织的产物,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和局限性。当前,物理学更关注在实证基础上揭示物质结构的具体层次,而非预设“无限可分”的终极结论——这种基于证据的审慎态度,正是科学认知的核心特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刚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放空自己的同时,读了一本关于习惯的好书,尝试网球和juggle。 读到好书,忍不住圈点笔记...
    艾诗丽宝宝阅读 29评论 0 0
  • 查找不足,提高自己。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7b073856cf68阅读 26评论 0 0
  • 一个清晰方问是在混港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题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
    86256f0994cd阅读 32评论 0 0
  • 如果家乡能栖身, 何落他乡背景离; 若是外闯出头易, 何须内卷身心疲; 围城内外有利弊, 身份高低各难题; 若见人...
    思行者黄川阅读 1,235评论 0 0
  • 现在往未来,可能的三个方向是:一、到企业上班;二、创业;三、自由职业。 到企业上班,根据我的状况及能力,大概能进什...
    个体商业探索阅读 2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