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得到相遇的奇妙缘分:我们为何成为“少数人”?

你说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啊。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我们始终有一个共识:相比于科技或机器,人类在情感上总是更细腻,更能捕捉彼此内心的情绪体验。

但在某些时候,科技反而比人更靠谱。就像昨天是我的阳历生日,各大平台总能年复一年准时送上生日祝福。

祝福本身有多少诚意暂且不说,但这份确定性,却让我们不得不依赖科技。我们已经和科技共生,彼此缠绕,难以分割。

相比一些平台例行公事的生日促销,今年“得到”的生日祝福让我眼前一亮。不得不说,这个产品在用户体验和情绪价值的打造上,确实花了心思。

拿我自己来说,得到的电子书会员和听书会员,从开通至今,就从未断过。知识付费这个需求,好像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被得到牢牢“拿捏”了。

仔细回想,与得到结缘这么多年,我几乎从未收到过它的促销广告或短信,所有的消费都是主动完成的。

对我而言,这或许正是它吸引我的核心——我们仿佛在一种价值观同频的状态下,彼此陪伴了许多年。

回到今年得到的生日祝福,是一段罗胖2分50秒的音频。其中有个观点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也说进了我的心坎里。

罗胖说,我们在得到上相遇,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就像是我们这种人,居然能在互联网的一个小小角落、在得到这个平台上,找到了彼此。

因为像你我这样的人,放在全球60多亿人中,其实是一小撮“少数人”。这“少数人”有三种特质,大家可以试着对号入座,说不定你也是我们中的一员。

首先,我们都相信未来会比今天更好。但你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事实吗?不一定。并没有人向我们承诺更好的明天,这只是我们性格中的一种执念。

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像我们这样觉得自己充满力量、活得有滋有味、有奔头,对现状不满、对新事物好奇的人,其实并不多。

其次,凭什么未来就一定会更好?有些人相信运气,于是去买彩票;有些人相信关系,于是去混圈子。

这些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我们好像有些不一样——我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我们相信,多读书、多关注陌生领域、多掌握还不懂的方法,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像我们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多。

再来看,我们都认同“服务的价值”。我们愿意雇佣他人,享受他们花时间打造的产品与服务,而把自己的时间节省下来,投入更有价值的事情中。我们不仅追求知识的拓展,也注重服务网络的延伸——这样的人,同样不多。

这就是我们这些“少数人”的共同标签。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曾在一瞬间,给自己贴过类似的标签?不管有没有,或许都值得静下心来想一想。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书太多了,好像什么人都能出书,真正有价值的不多,普通人该怎么甄别?

这就回到了刚才所说的“服务的价值”。我们没有能力快速识别什么是好书,也没时间一本一本去试错。但其实,现在已经有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分享一个我的经验: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知识付费类的读书平台,我主要用两个——“得到”和“三七读书会”。它们都提供听书产品。

什么是听书产品?就是平台请专业人士筛选有价值的书,进行精读,再把厚厚的一本书浓缩成6000–8000字的拆书稿,很多甚至由作者亲自解读。

然后录成音频或视频,你花20分钟左右就能听完,并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如果合适,可以买纸质书或电子书细读;如果不合适,也就“浪费”20分钟。这个代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为了避免只听一家之言,我同时使用两个平台的听书产品。现在每天至少听一本书,每月至少精读一本。如果特别喜欢,还会买纸质书收藏——那种书香,是每个爱书人都难以抗拒的。

顺便提一下,得到的听书会员能畅听海量书籍,一年大约360元;三七读书会则更亲民,有专门的年度听书卡,每天解锁一本好书,一年99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