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写完了关于自己原生家庭的文章,毫不犹豫的就转发了给你。我以为它会静静躺在微信对话框里,没有回复,虽然很期待,但
你说从来不敢问我家里的事,没有听说过我的童年经历,你曾做过很多次的猜想,却不知道是这样的经历,你还安慰我说所有的已经过去,敢于面对,就已经成长了。
看到这里,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你愿意听我的故事,想知道我的经历,从没想过在你面前这样敞开自己,打开自己。
一直以来,我希望自己是那种要在你面前做个很完美的人,要给你带来正能量,带给你很多的开心,听你的故事,给你开导,然后再听到你在倾诉完不开心的事情之后,听到你如释重负的笑容。在你不认可自己的时候,批判自己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让你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美好的一面,从而变得更开心和自信,希望自己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做自己想做的事。
记得是高一,我好像写了关于自己家里的事情的作文,我的经历,那时虽然不同班,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好多同学都看了我的作文,你也看了。我记得我们在写信的时候,在那个时候的你就说很同情我的经历,同时鼓励我要好好的努力,做个有出息的人,让家里人看到希望。
后来自己或许觉得向别人表达这些,是不是在博取别人的同情,或者说,不想让别人从自己的过去了解自己。
还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在学校见,你说可以送我回家或者去搭车,你不知道我有摩托车。我当时愣了,从没有想过自己有这样的待遇,也没有想过让别人送自己。
在和你一起拍照片的时候,我喜欢给你拍,看着你的笑容,你自然而然,自信大方。但我也没想过你也会说要给我拍,你很认真的找角度,蹲下来把我阳光的一面拍下来,让我感受到原来自己也值得被认真对待。
还有一次过年,你没有回家,阳光明媚的早晨,你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水库游玩,然后录了视频给我打招呼,问我都在做什么?把你骑自行车的视频发给我看。让我感觉到你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肯定想起了我。
不配得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也许就是这样,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要自己不断的付出付出,可是从没有想过原来自己也值得拥有,当别人给予自己的时候,不相信,抗拒,会无形中把它推开。
“不配得感”源自人们成长的原生家庭,在从前,经济条件匮乏,老一辈人从小就教育我们说:“挣钱不容易,不能浪费,或者咱家没钱,那个东西不是咱们能用的”。父母的本意可能只是想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不能浪费,但是这种匮乏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太多,就会给孩子从小埋下“不配得感”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