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相约读书打卡第304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的第七节:《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内在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包含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糟糕,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因:父母不喜欢她

果:上司不重视她

阿云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是:父母忽视她,而将大部分的爱给了她的弟弟,她内在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我”不相信会得到“内在父母”的爱,而且一旦与弟弟竞争的话,他永远都是失败者。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他也不相信能得到上司的重视,而一旦与其他同事竞争,她一样永远是失败者。这种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就是由他童年的人际关系模式决定的。

因:父母总是鼓励孩子

果:三兄弟皆成企业家

对三兄弟,作为农民的父母,从不对他们冷嘲热讽、棍棒教育,无论他们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会坚定的说“你们一定行!”所以三兄弟在推销时,从来都不怕被别人拒绝,无论被拒绝多少次,他下次仍然能情绪高涨地敲开客户的门。因为他内心深处相信他一定能打动对方,赢得合同。

而一对音乐家父母,从小对一对儿女进行堪称残酷的棍棒教育,结果儿女也学会残酷而致使残酷地对待爱护,而女儿则残酷的对待父母——与父母基本断绝来往,因为她无法压下内心的恨。

朋友对自我价值感较高的餐馆服务员的鼓励就会见效,他们会开心的帮朋友解决问题。而对自我价值感太低的导游,无论怎样夸奖,导游都在按照一个僵硬的模式来对付他人。

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性格及人格所谓的人格用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解释:即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示出来,既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即性格是一种关系。

所谓的自信,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套用客体关系理论的话,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所谓的身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所谓的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6岁前。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即性格决定命运。

童年决定论,听起来有些悲观,但它绝非不可改变,改变的办法——就是认识你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和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的基石,比知识更重要。”这段话太重要了,如果...
    梦想成真666阅读 3,860评论 0 0
  • 《人生》 你想一辈子平凡, 碌碌而为, 为生活奔波。 落在谁也不知的角落? 还是为梦想不顾一切? 用生命去拼博? ...
    岗岗hg阅读 936评论 0 0
  • 曾经我以为对某人是因为依赖产生的莫名情愫……直到遇到了一些人我才明白……依赖只依赖想依赖的人…… 都说好看...
    两百斤的瘦子阅读 3,369评论 0 1
  • 诸多的人奋力想成为别人眼里的优质人士, 拼命的颇有黄河一去不复返姿势, 挺帅挺让人心疼的行为, 殊不知你在“熬夜”...
    琢舟骑士阅读 5,368评论 2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