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笔记时代,建立笔记没有任何成本,也就容易随心所欲。由此出现只收集不整理,试图整理时却做不好分类,自然就搭建不起体系来。
1.笔记本分类
分类就是知识本身,是我们理解完知识后才可做出的操作。将知识分门别类,物归所属,做好了分类就等于抓住了本质。通过对笔记分类,我们能够有效地梳理过去学习和积累的知识,为构建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好分类和笔记本数量无关,它需要遵循的是“外脑内化”原则:
- 清晰地知道建立笔记本体系的思路
- 清晰地知道有哪些笔记本
具体实践起来,笔记本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 Inbox体系
- 主体知识库
- 比如:工作、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
- 存档笔记本
首先,每周清空Inbox体系中的笔记,然后把“费曼”过的笔记转到主体知识库中,知识就成了活水。特别地对于主体知识库,要做到“唯一维度”。
如果分类维度混乱,那么在搜寻时成本会大大增加,久而久之笔记就被弃用了。分类只有做到了唯一维度,才能实现MECE原则。实践起来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可能有的对象横跨多学科,可以用不断加工整理来应对。如何去落实以上的建议,这里有三点:
- 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 系统梳理自己平时的关注点
- 做好版本控制,不断地迭代
- 在印象笔记中建立相应的笔记本
- 迭代,不断地迭代
- 笔记本体系不存在完美的状态,需要不断地迭代
虽然现如今的搜索技术很强大,但笔记本体系的建议依旧有重要的意义。
- 分类就是知识本身,分类是我们形成知识、把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 笔记本分类有利于做主题研究。
- 建立笔记本体系有利于做知识复盘。
2.笔记本编码
这里介绍一种“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利用这个数字编号方法,就可以建立一个笔记本和文件规范命令规则。该规则由三部分构成:数字编号,分类名称和具体名称,比如:
- 父类:100
- 子类:110,120,130...
- 孙类:111,112,113...
落实到印象笔记中,由于它也是三个层级,因此对照起来很方便,比如:
- 笔记本组:200-Learning
- 笔记本组:210-Learning-Reading
- 笔记本:211-Learnig-Reading-Python
- 笔记A:Pandas入门
以上笔记本组和笔记本需要严格遵循命令规范,笔记则可以灵活命名。当某一子类或者孙类超过10个,可以在数字编号后添加小数点,比如:
- 110-Learing-Programming|编程(笔记本组)
- 111-Programming-Python|Python(笔记本组)
- 111.01-Python-Grammer|基础语法(笔记本组)
- 111.02-Python-Web Scraping|网络爬虫(笔记本组)
- 111.03-Python-Data Preprocessing|数据处理(笔记本组)
- 111.04-Python-ML|机器学习(笔记本组)
- 112-Programming-R|R(笔记本组)
- 111-Programming-Python|Python(笔记本组)
以上建议用中英文进行双重命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快速跳转,二是为了形式对称。
虽然现如今的搜索技术很强大,但笔记本体系的建议依旧有重要的意义。
- 分类就是知识本身,分类是我们形成知识、把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 笔记本分类有利于做主题研究。
- 建立笔记本体系有利于做知识复盘。
最后,再提一点,不建议使用标签,如果使用请克制。用便签去做分类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去取代分类。其实搜索就是一个万能的,最强大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