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早晨,太阳刚出来,我们的校园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雾气白白的,轻轻浮在教学楼的墙角和树顶上。操场边那几棵大芒果树,叶子不再像夏天那样绿得发亮,现在变成了黄中带点褐的颜色,像是旧书页的边角。风一吹,就有几片叶子慢慢飘下来,落在地上、花坛里,哪儿都有。
坡边上的六堡茶树开始长出新的嫩芽,不多,零星地冒在枝头。彩虹台阶旁边的桂花树却热闹得很,香味一阵一阵地飘,走到校门口就能闻到,让人忍不住多吸两口气。
校园里已经有动静了。高年级的学生拿着扫帚扫落叶,沙沙地响。老师也常弯下腰,随手捡起一片掉在路中间的叶子。大家走来走去,扫地、说话,身影在晨光里显得很利落。等地面差不多干净了,教室里就传出了。
四年级的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齐声读着《观潮》。声音清亮,一句接一句,从走廊传出来,穿过桂花树,也飘过那几株静静的茶树。太阳越升越高,光洒满了整个学校。墙上的“仁、义、礼、智、信、温、善、良”几个字被照得发亮,像是有了温度。阳光也落在孩子们的脸上,照着他们张嘴读书的样子,照着刚扫过的地面,照着还在飘落的树叶,还有那条被桂花香浸过的七彩台阶。
书声不断,像是把昨晚的桂花香,一点一点念进了今天的课本里。茶树上新长出的小芽,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就像老师天天站在讲台前的身影——不声不响,却一直在长,一直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