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持续的督导和学习中的笔记记录,争取更上100篇~
1.咨询以外的时间,能够和来访者联系吗?
我的理解是,原则上应该只限于关于咨询时间地点安排本身的一些内容,比如临时通知取消,或者发个咨询室具体地址之类的。
如果涉及咨询内容,比如来访者遭遇了现实中的困扰,情绪不好想临时找人倾诉,不想等到约定咨询的时间,或者单纯就是因为咨询间断隔太久时间而要给咨询师写邮件……都属于“咨询以外的接触”,从动力学的观点看,有以下两层含义:
(1)咨询的本质是“收钱在特定的时间充分照料来访者,而这段时间以外不照料”,当然这么说好像有点冷酷无情,但咨询师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做一个坏妈妈时能够承受攻击并得以存活”。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因为照料超出约定范畴而拒绝对来访者进行照料,那么也要有“当一个坏人”的觉悟,而这一点对以助人为己任的咨询师群体确实有些困难。
而“在攻击下得以存活”也是温尼科特对母婴关系的重要观点之一,婴儿式的攻击带有毁灭被攻击对象的破坏性想象,而当被攻击对象在攻击下得以存活,这样的现实检验会教会来访者自己的攻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减轻内疚,同时也逐渐让他看到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别,这样的认知是一个人人格得以完善的基础之一。
(2)咨询时段以外的接触,还有一部分和设置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咨询师允许来访者打破这个设置,或者在设置被打破时以默许的方式回应了(主要指就着来访者的话题直接展开工作,无论通过邮件、通讯工具留言、电话等形式),那么这个设置就撕开了一个小口,而无论来访者是否能意识到,这都有可能成为被试探和敲打的边界,一次未坚守阵地,就有第二次被突破的可能(这一点上但凡与设置相关的因素都可这样理解),来访者可能有意无意地在探索“你会为我破例吗?”“如果为我而破例,是否证明你足够重视我(爱我)?”“与其他来访者相比,你更重视我吗?是否只会为我而破例呢?”etc.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把这种回应和默许当作一种见诸行动,而咨询师如果做了这样的事,需要对自己的行动有所觉察,并体会其背后的动力,也就是究竟是什么在推动自己行动,这也可能成为进一步理解来访者深层动力的触发点。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来访者有确定而紧急的自杀、自伤及伤害他人倾向时不在此列,此时最重要的是危机干预处理,待警报等级及风险下降后再回到咨询中。
2.对新手咨询师有什么忠告?
(1)关注你所学的
这意味着你在以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而不是脱离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而去胡乱猜测。有时候可能咨询师对个案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场就要在咨询中说出来,比如咨询师已经从动力学上理解了来访者其实一直处于自恋受损的状态中,而这部分的理解来源于咨询师的知识体系;同时,他也了解到此时并不是挑明的时候,而需要把握时机等待真相浮现,由来访者在咨询师的支持和陪伴下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那个牢笼,对这个时机的把握也来自于受训和经验的积累。
(2)关注来访者说的
关注来访者所说的,也就意味着注意力的重心在来访者身上,如果咨询师开始担心自己在咨询中的表现,怀疑自己的工作其实并没有起到效果,或者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懊悔不已……都可能是注意力转回自身的信号。这往往与咨询师的自恋和焦虑有关,而这在咨询中自始至终都是逃不开的主题,只是随着咨询时数的增加,咨询师自己越来越能够更好地觉察到它们的发生,并能够更好地利用反移情进行工作而已。
(3)督导
终极大杀器,在一位更加资深的督导师的帮助下进行新手咨询。咨询本身并不是只是知识的传达,而是一个“链条”,督导的意义除了在咨询技术和动力学理解上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情绪。
咨询师作为“容器”而被来访者“使用”,投注理想化或攻击,这些人类之间普遍存在的情感不会因为咨询师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很多时候体会来访者沉重的情感几乎就像“被一记铁球击中腹部”,咨询师感受到的这个部分需要在督导中得以传递,被督导关心,被询问内心的感受,被引导而走上继续前行的道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区分情感是来自于自身尚未修通的情结或创伤(而这部分需要在咨询师自己的个人体验中去完成),还是来自于对来访者的反移情,从而就此更好地理解个案。
新手咨询师最好找到一个持续的付费个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周一次的个人督导,就是咨询一次督导一次。有时我们也会开玩笑地说,做完个案感觉自己失败极了,累积了不少自恋受损和焦虑,然后通过督导又满血复活,下周继续此循环……
在咨询师执业早期,通过咨询获得的收入较少,同时个案不稳定,学习花费又大,有时一个持续个案的收费还抵不过督导费用,算下来还是亏钱。但是督导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你怎么知道不是因为督导才令来访者没有脱落呢?
督导不完全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说起来的话更像是学徒的师傅,因为心理咨询就是这样的一门手艺,必须通过有温度的话语来传递,也必须通过体验才能够领悟咨询中发生了什么。在这个指数型增长的社会中,这门手艺的精进还是要靠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线性积累,看上去慢了很多,也笨拙了很多,不知飞速发展的科技,是否能够改变和替代这样的传统呢?
3.对咨询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清晰的自我认知
如前所述,咨询师需要了解和认清哪些情感来自于反移情,哪些来自于自身创伤。比如一位咨询师的个人早年经历中有过父亲外遇导致父母离婚,而咨询师不可避免地一直对婚外情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批判和愤怒,如果对这个部分没有觉察/不和自己的体验师处理/难以避免地影响咨询,那么可能在此阶段他/她并不适合接诊此种类型的个案。
由此可以看出,咨询师不经处理的创伤越多,他/她能够进行工作的主题受限就会越多,而有时候来访者的咨询主题往往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并不一定会完美地绕开咨询师创伤的部分,这可能会影响咨询的效率和效果。
反过来说,完全没有创伤的人并不存在,所以个人体验和督导可以一定程度上地为新手咨询保驾护航,咨询师也可以通过学习与经验的累积扩充自己能够处理的领域。人类的无意识就如同广袤海洋的深处,想要潜入这片海域的话,无论经验多么丰富都不为过。
(2)处理重复性主题
重复性主题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重复性的关系
比如来访者在和男朋友的关系中重现了和父亲的关系模式,或者几次辞职都是因为感觉被领导同事看轻,或者只要面对像咨询师这样的权威角色就开启讨好模式……咨询师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②重复的病理性想法(被歪曲的理念)
无论是认为自己被排挤和孤立、他人对自己是总有敌意的、一切蛛丝马迹都显示自己的伴侣有外遇、一旦心脏感觉一点不舒服自己就有可能来不及就医而死亡……来访者生命中的主题可能因为某些情结而反复出现,或者改头换面在另一种场合和情景下重现,咨询师需要留意到这些重复性的想法,并在恰当的时机反馈给来访者。“看上去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对你有敌意的人出现,就像上次你提到的……”和前面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来访者会感觉到真正被看到。
③重复出现的情绪主题
和第②条类似,同时,对于不是那么明显和单纯的情绪来说,可能还要使用澄清的技术,比如:“当你被领导误解时你感觉到委屈,似乎上次你提到被母亲责骂时也感受到了类似的情绪。”
(3)容许模糊性
容许的反面“不容许”其实也是咨询师焦虑的表现,同时也在时间上多出了紧迫感,似乎不能等待某些领悟自己瓜熟蒂落,而非要此刻,现在,立马弄明白,这样的紧迫反而会人为地扰动咨询动力,造成来访者更大程度的防御和退缩。
也许咨询师对某个部分理解的不清楚,或感觉总有什么东西模模糊糊让人抓不住,此时的建议就是把这份模糊性暂时悬置起来(现象学的说法),等待新的线索出现,或者来访者自然地成长到突破的关口。
以上~
预约咨询可联系邮箱992925149@qq.com,坐标深圳,接受地面及视频咨询。
图片作者@—阿布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