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话直说,请问好不好?我们的回答只有三个字:很难讲。——题记
如果你跟你的好朋友交情够,而且说话的时候他心情也还不错,有话直说一般问题不大,因为都那么熟了嘛。但是,如果交情不够,跟别人沟通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不顾及对方面子,甚至把对方搞得很难堪,那惨了,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根据历史的记载统计,那种不管不顾直言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都死得很快。
忠言一定逆耳,不可能顺耳。我们可以看下历史上的谏臣,首先我们得肯定他们刚正不阿的气节,但是他们的下场都不会很好。
第一个:魏征。
他在唐太宗效力的十七年当中,直言不讳的次数多达二百余次。其中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是政治、经济,甚至皇帝的私生活。而他的这种做法,让唐太宗基本上没有一次不生气的,幸好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皇帝,如果换成昏君,不知道要被皇帝诛多少次了,最后魏征的下场也很不好,唐太宗不但让人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还亲手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第二个案例是海瑞。
海瑞刚正不阿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赏。
海瑞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批评嘉靖皇帝不干正事、贪图享乐、对朝廷不负责任,每进谏一次,就做好进棺材的准备。皇帝一看龙颜大怒,本来是要把海瑞杀头的,可听手下人说了海瑞买棺材的事,感觉海瑞写的东西还是有些道理的,就没有杀头,而是把他关进了监狱。
第三个案例是田丰。
田丰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中,田丰因为屡次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但没被袁绍采纳,袁军大败后,袁绍回顾田丰的建议,条条都是良策,于是觉得很没面子,遂把田丰杀害。
由此可见,有话直说很多时候自己会吃大亏,历史上很多有话直说的忠臣很多都死于说话,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市面上有卖那种类似学魏征、学包青天、学海瑞的书籍,可见,这并不是主流,我们真正要学习的不仅要做一个好人,而且是一个会说话的好人。像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郭子仪,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在为朝廷尽一份忠心的时候明哲保身。
现代社会也一样,举一个例子。
老板上台讲话,刚站上台,你就发现他牙齿有菜渣,你会怎么办?你敢不敢直接就跟他说?那样做的话,老板一定马上就翻脸了:“前两天我不过轻轻说了你几句,你现在竟然公开给我难堪。”可是如果换做别人跟他讲,他就会马上拿掉,而且他还会很感谢对方。
可见,中国人对于同样一句话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关系不同。你讲话,老板就认为你是在出他的洋相,而别人讲同样的话,老板就认为别人是在关心他。所以,很多时候,开门见山要看交情够不够。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见面都先问下对方最近怎样,相互打哈哈,等摸清对方的心情了再进入主题,否则如果对方心情不好会碰一鼻子灰,什么信息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