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死前兆
最近班里进行“春天的秘密”主题,星期一早上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小动物放在了饲养角里,供孩子观察,尤其是小鱼特别多。但是放鱼的鱼缸有点小,所以鱼会经常缺氧,把头浮到水面上来。并且这几天孩子们对这些新来的小生物特别好奇,经常把手伸进鱼缸里摸摸,把小鸭子扔进去看看会不会游泳,每个孩子都想喂食,多次给鱼喂食物。每次孩子去观察都得教师提醒或者预防这些行为,可是又不能一直阻止孩子们去观察或者扼杀孩子们想照顾小鱼的热心行为。
鱼死之谜
星期三早上,有吃完饭早的孩子一早就发现了班里养的小鱼死了一条。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有一条鱼死了。杨老师故意将鱼留了下来没有扔掉,活动区时去饲养去观察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了死的小鱼,叽叽喳喳讨论着“是谁弄死了小鱼?”“小鱼怎么死了呢?活动区讲评时我们一起讨论了“为什么小鱼会死?”
师:“孩子们今天饲养角发生了一件事,你们看!小鱼怎么了?
孩子们纷纷表示他死了。
师:“为什么小鱼会死呢?
有经验的孩子说:“是小鱼离开了水,可能小鱼跳出了水面渴死了。
有孩子说:“不,小鱼可能是撑死了,因为xxx扔下去好多食物。”
还有的孩子说:“是药死的,xxx把小鸭子的食物给了小鱼。”
还有的孩子说:“是水脏了”
又有一个孩子声音跳出来说:“是xxx弄死的,他老是捉小鱼,他把手伸进鱼缸抓小鱼。
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一一肯定了他们的猜想,并一起讨论了孩子们的行为对否。
师:“那你们看小鱼把头都探上来了,是在干什么呢?”
在孩子们都在思考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急忙说:“我知道,是鱼缺氧了。”(之前家长给他讲过)
鱼死之结果
最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到底如何照顾小鱼,小鱼才能够活下来。
教师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照顾小鱼的小约定。
1、不能够给小鱼多吃食物,一天只能吃三颗。
2、要勤给小鱼换水。
3、不能乱给小鱼吃食物,会把水弄脏。
4、不能把手伸进鱼缸,用手去捉鱼,这样鱼容易受伤。
5、观察小鱼的时候,要轻轻拿轻轻放。
孩子们还将小约定自己画了下来,贴在饲养区,用来提醒孩子们如何饲养。
鱼死之契机
社会领域幼儿园总是引导孩子要爱家乡、爱祖国、爱身边的人,有机体归属感。科学中总是谈论让幼儿的爱探索、会观察。却极少教育孩子对其他物种充满爱意。有也多是仅在教师随口表示,不能摘小花,小花也会疼。却很少能够因为一个小小的生物的生死进行讨论。杨老师很抓住了教育的契机,将一条已死的小鱼发挥了应有的教育价值。即解决了幼儿行为问题,也激发了幼儿爱护生物的情感。
通过此,我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在充分考察人的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人性要求,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孩子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孩子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孩子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孩子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次机会以爱的教育为引线,让孩子们对生命和科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如这只小鱼的死会不会是自然死亡?有没有这种可能?小鱼的生命长度是多久?人也是会向小鱼一样有生老病死吗?那春天到了,我们都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要将小鱼照顾好,还得注意些什么?小鱼都可以吃什么呢?只能吃鱼食吗?小米不能吃吗?小鱼为什么会缺氧?能不能把鱼缸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为什么?为什么不能一直喂鱼食呢?一直放鱼食小鱼会一直吃吗?小鱼会不会饱,饱了还会吃吗?为什么不能多投放鱼食?···
从这些可以引发幼儿对于其他生物的照顾,以及对生命和科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