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东西湖区教育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我们还是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针对现状,可以做一些评价改革。
1.进行“分类+达标+整合”多元化质量评价,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小学每年下半年都有一个质量抽测,语数外道法信息技术科学都要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了解各校的教学情况。但带来的结果,小学部除了一二年级,其他老师始终绷紧了弦,天天逼着学生应试,学生还没有练好基本功,过早进入“比赛场”,动作就会“变形”。
分类:把学校分为农村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类学校三类分开考核,考核内容有毕业班的排名考核,其他年级的达标考核和特色项目的考核。
达标:抽测年级书面考试只考语数外,且从四年级开始(一二三年级进行规范字达标赛、朗读、阅读过关赛,夯实基本功),按照人平分数和优秀率进行达标评价。东西湖区没有特殊学校,每个班上几乎都有心理问题、智力问题的学生,老师为了不影响及格率,真的是操碎了心。上体育课,补差,放学后,留下来补差,天天逼孩子,逼家长,大家苦不堪言,取消及格率考核,老师就会松了一口气,就能够把时间用在学优生的培养上。每年举行作文比赛、英语演讲和思维拓展比赛,每个年级选25%的学生参加。从四年级到八年级长期训练,东西湖区尖子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不像现在,老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差上,得不偿失。
整合:其他学科,建议按照武汉市教育局发放的发展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来考核。科学就考实验操作,道法考查家国情怀、诚信礼仪、文明习惯等,体音美,武汉市也有具体的评价体系。尽量不要区级评价一套体系,武汉市的一套体系,让老师无所适从。这些也进行达标考核,比如体质优良率达到了70%以上就是满分,50%以上就是达标,千万不要用应试的方式考查体音美,弄得结果是什么呢?为了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格,一个学期把规定的歌反复唱,规定的画拼命练,反而磨灭了学生的兴趣。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人非常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100分啊?其实,考个八九十分,就可以了,为了争这100分,反复地练,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2.“特色项目+交叉检查+全区推介”个性化学校评价,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特色项目:每年各所学校申报特色项目,体、音、美、人工智能、道法、科学、劳动,各学科、各领域都可以。比如,全员葫芦丝,红色演唱会,人人都是小先生,小厨师课堂,小科学家实验室等等,尽量凸显全员性。
交叉检查:年度结束后,三类学校组团到各所学校进行观摩,拍下活动视频,既增加彼此学习的机会,又能够带来良性竞争的活力。
全区推介:教育局给优秀学校颁发教育特色项目奖,在临空港教育的微信公众号上设一个“教育特色项目”专栏进行推介。这样,东西湖区教学成果培育也有了很好的原材料,各所学校百花齐放,不正是我们想要的高质量发展吗?
罗振宇2025年跨年夜演讲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所有来自未来的好消息,都是我们今天努力的模样。2025年,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