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第一次读。读序的时候就被这些大有来头的赞誉深深吸引。
在开篇的序言中作者进行了提示,想要获得持续的成长,需要坚持不断的知行合一,即便是对于各项原理都烂熟于心,也没有把书中某部分主旨告诉家人、朋友或同事来得体会深刻。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可以改变形象,赢得友谊,甚至赢得一群实践七个习惯的同伴。
书中借用了美国作家弗格森的一句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我非常赞成成长的过程是渐进的,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第一次读的时候,正好我的一个团队伙伴小A正在遭遇一项挑战。百般动员,软磨硬泡,才被动做了产生了一些行动。即便是这样事倍功半,事后他也收获了很大的肯定。假如事先知晓积极主动的好处,想必会更确信自己有能力,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
我们日常工作中都离不开计划,方案,实际达成结果也各有不同。本书中提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是,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领导与管理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的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即追求卓有成效,做对的事。
对企业而言,管理者如果常常陷入日常事务中不能分身,则很容易陷入管理的思维定式难以自拔。那样的话就很难专注于观察商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和购买心理及自身企业内部员工队伍的变化,那也无法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把握企业的发展发展方向。
被要求想象自己的葬礼是生平的第一次。虽然人难免一死,对此也没太多的思考。因此从这点来说,我可能还不太有“自知之明”。特别是带团队之后,对于别人的要求都比较高。漆黑的晚上,哟肯定是打手电筒照亮别人的人,但不是照自己的人。
因此在自我管理上,更多是在管别人,而外部世界都是实时变化的,只有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才能确信日常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在为之努力,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