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过往经验
我们老板是一个特别善于用方法的人,前一段时间从他那里学了几招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姑且称之为——程总三步法。
第一步:观察。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异常,遇到和自己常识或者经验不相符的事情,一定要留意。
第二步:联想。发现异常后,要将异常情况和过往经验或者类似案件进行联系,找到关联点更容易解决问题。
第三步:化繁为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众多的联想点中层层筛选,找到最核心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反思:
这个三步法传递到我的笔记本上已经好久了,可是我使用它的频率却屈指可数,或只做到了第一步,后面的两步不去使用都忘记了是什么。这也是我们经常会犯的毛病,把知识读了、摘抄了,就以为获得了知识的全部。实际上只是做了手部运动的无用功,誊写了一遍而没有用来运用和实践是不可能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营养的。
A1+
☞Why 判断价值
工作中我经常缺乏观察力,总是不容易观察到异常情况,除非等到非常极端的情况我才会有所察觉,在发现问题后也总是想不到解决办法,更不会在繁杂的情况之下判断出最有价值的方案。我认为这三个步骤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用它们可以让我思路清晰且敏捷地解决问题。
☞Why 追溯源头
这是程总通过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来的方法,非常的珍贵。程总在工作中总是被很多人膜拜,因为他处理问题非常独到又犀利,总是能抓住问题的要点,应该也是得益于这个三步骤。
☞How制定方案
在很多场景下我都可以用到这个三步骤,我经常能够实施的场景就是产品的测试。产品测试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观察,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找出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后要联想之前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谁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找到几个解决方案之后应该综合考虑效果、效率、成本等因素将问题抽丝剥茧,然后分成一步一步可执行的步骤去完成。问题也就简单地迎刃而解了。
☞If灵活调整
在其他场景应用这三个步骤的时候,有可能会只用得到第一步或者前两步,亦或者这三步用完了也没办法解决的情况,我们就应该结合第二步的“联想”,在运用“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联想自己之前的知识体系中的其他方法是否可以应用到这个棘手的问题上。
A2 未来规划
(What)在昨天的训练营作业中我学到了SCQA的序言要素法,这个方法出自芭芭拉· 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书。《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的图书。我查询了和SCQA有关的知识,也看了很多SCQA方法受益者的经历之后,(Why)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亟需这样的方法来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因为我在日常的表达中经常容易抓不到重点,一件事情跟对方说了半天,也没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和重视,我想这个方法应该能够帮助到正在面临这种困难的我。
(How)通过对SCQA方法的学习,我已经领悟到了它的核心知识点。在想要与人高效沟通,想要吸引对话者注意的情况下,运用“情景”、“冲突”、“疑问”、“答案”四个要素展开论述。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我都必须在脑海里默念出SCQA的方法步骤,尽量完成全部的要素,观察对方是否被我的内容吸引到。(行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创造机会每天跟一个人使用一遍SCQA的方法,并记录反思,(目标)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效果。(可控)一个月后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看是否解决了我之前存在的老问题。
(If)在使用SCQA方法的过程中,每天进行反思是否用到了所有的要素,哪些要素在当天的对话中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总结出适用的场景、技巧等,以保证活学活用,不被书本锁牢,变成套用公式。
目标:运用WWHI学习循环圈理论学习SCQA,将知识掰成块儿嚼碎了咽进去,让它成为机体的一部分。SCQA方法能够手到擒来,运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月后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看是否解决了我之前存在的老问题。
这次作业对我来说真的好难啊,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圈又一圈的无底洞里,写了三个多小时,已经快崩溃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现在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后续再进行调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