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听觉、运动知觉性的学习者

            视觉、听觉、运动知觉性的学习者

        三体认知是我们在最开始认知世界的时候,就已经采用的一种获取知识和认知事物的方式。而运动知觉是我们开始使用的,也是我们只有靠自己亲身去感受的,才能是我们认知事物最直接最信赖的方式。最文中对于运动知觉的定义是:运动知觉是告诉你身体每个部分在哪的感觉。如果让你闭上眼,我让你的手臂做出挥别的姿势,你即使看不见也会知道手臂的相对位置。这类信息通过你的关节、肌肉和皮肤里的特殊感受传入大脑,这就是肌肉运动知觉。身体疼痛我想也是这种原理吧,如果在身体那个部位有些难受,有时候我们不用开也能准确的找到位置。那么这种运动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比如在我生活中我们最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做“我写你猜”。

        这种玩法就是利用一种运动知觉去接收信息,所以运动知觉比较发达的人在这方面就体现的尤为突出,这种游戏我也玩过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在接受这种信息的时候我要做几个步骤,首先是使自己全身放松,用心去感受同伴在背后用手指书写的汉字。然后通过自己的肌肉感觉再结合自己的头脑中的工作记忆将同伴书写的过程慢慢的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新的汉字,这个汉字是存在我们的长久记忆中的,所以我们需要按照书写的笔画把这个字搜索出来,在头脑中出现几个相似的字时再次回想同伴书写的过程后与自己的大脑中的汉字进行一一比对,最后确定自己通过肌肉接收到的文字。在用自己的书写方式告诉另一个同伴,如果是最后一个就传达到语言系统中表达出来。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会发现永远会有几个同伴是认知很偏离的,那么就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就不善于用运动去接受知识。因为在视觉、听觉、运动知觉理论认为,大多数人有一个最常用的感官去进行认知记忆和学习。

        因此每个人所用的方式都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比如那些学习舞蹈的爱好者,他们更多的是用运动和听觉去进行认知和学习。他们将每一个动作和节奏相结合,从而进行编舞。或者做出能配上节奏的动作。而那些音乐家就完全是靠听觉认知了,像我们这些业余的如果要去弹一首曲子的话,第一步就是要先去记住每一个琴键的位置和声音。而对于那些钢琴大师他们只需要找到一个琴键的声音,就可以闭着眼完成一首曲子了。他们的这种认知就是靠听觉去认识的,他们可以通过一个声音的位置,在大脑中自然地形成一个清晰的键盘那个是高音那个是低音,只需要跟着头脑中的记忆去走就可以完全的呈现出来。这种理论用在学习上同样使用。

        前面说了每一个人的认知方式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教育中也应该遵从这种原则,我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就很流行李阳的疯狂英语。而且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那么他所采用的就是听觉认知,他用不同语调和发声来让学生记住每个单词的结构。那么学生在记这些单词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去记他的字母组合,而是通过发音的方式从音标的角度去进行识记。研究证明采用音标记单词才是正确的方式。再比如从体育生的角度去看他们擅长的就是模仿,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是比其他人要强的,所以他们就可以多采用运动知觉和肌肉知觉,讲太多的理论知识或许没什么用。而直接采用示范或通过动作去讲解知识效果会更好。就也许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因材施教吧,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去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尽力去发挥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