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整理《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的读书笔记。
早起的6大好处:
作者池田千惠在经过数十年的早起指导中发现,不能顺利早起、不能坚持早起或早起后做事效率不高的人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不懂得确定优先顺序。
曾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晚上大家都不舍得睡觉而喜欢熬夜?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还是没有勇气开启新的一天?
同理,为什么早起对大家都很困难?除了熬夜后遗症,大概也是不想面对新的一天里的繁重工作和琐碎生活吧。
如果我们学会把接下来一天的事情都罗列出来,区分各事的优先顺序,我们大脑就像有了指令一样,执行起来会轻松愉悦很多。
一股脑的大包小榄会给自己心理带来压力,使我们行动退缩,瞎忙一番却没能很好的完成几件事,最终使我们无法继续坚持。
2.优先顺序确定有误。
优先顺序有误会使我们错失做重要事情的最佳时机,让自己又陷入兵荒马乱的一天,而持续性的浪费“今天”,势必苟且一生。
作者提出,早起时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能把握优先顺序的关键:(1)重新审视此前的生活习惯。(2)确保充分的睡眠时间。(3)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来做。
我特别认同第三点,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来做。
在固定的时间点做固定的事情,这样形成习惯之后,比较容易进入状态,效率更高。我们简称为“早上固定习惯”。
3.容易中途迷失方向。
但我们树立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并坚持下去。
但是很多人往往半年就变换目标了,因此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现在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副业”诱惑着,有声书/写作/视频剪辑/理财/运营视频号等等,在这些看似别人赚的盆满钵满的副业里迷失,很多人多项副业齐头并进,但无法与主业形成协同,导致工作时间被切分,从而将自己推进“工作混沌”状态。
作者池田千惠指出,人们一旦陷入“工作混沌”状态,你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向就会模糊不清,以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或者想做什么。
所以,目标不清晰、信念不牢固,会让早起的你陷入“失焦”,进而失去早起的动力。
接下来,作者对早起提出了几个建议。
1.早起时间,先做好人生计划
早上制订好计划,对自己来说是谋求“播种”并推进完成的过程,因此不可偏废。
可以说,这也是把握人生重要机遇、思考人生如何度过的试金石。
明确了计划后,如果没有照章执行,就能发现自己哪里还存在不足。
2.早起时先断网,养成好习惯
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说:“信息的丰富,导致我们注意力的贫困。”
早起时先断网,就可以阻止漫天信息的无端输入,同时将自己内在的东西有效输出,并使之形成习惯。
短暂的断网让我们可以维持集中注意力和判断力,也让我们避开因惰性而把工作计划往后推。
3.准备好专用纸笔
作者建议我们将早上的计划写进一本专门的早起手账里,这本手账可以随时带走查阅,为了方便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任务。另外,你还可以按周、月回顾自己的计划。
4.写出工作内容,增强行动力和提高完成率
这一条就是与最开始的确定事情的优先顺序相呼应了。
我们先把今天需要做的事详尽地罗列出来,再用“分解术”,切割工作内容。
这样一来,存留在脑里的任务就跃然纸上,给大脑腾出了空间,又能方便我们盘点查漏,避免工作残留。
作者说:“工作管理并不是处理“必须要做的事”,而在于实现“想要做的事”。
只要起床,就是一场胜利。
正如作者所说的,“早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你可以依据自己的志向来决定减少什么、放弃什么,我们的时间使用才会变得有意义。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你可以通过练习规划1小时的方法,来规划你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