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满各种困惑,这些困惑形成我们对自我的怀疑,对生活的反思。
今天听到一位大学恩师表达了他的困扰,他困扰著自己是不是像个老好人,为什么经常有学生来找自己借钱。
老师癌症三期,做了一阵子化疗,经济不算宽裕,甭提膝下三个孩子,只有一个才刚工作。
不管是师生关系,或者上司与下属,或者兄弟之间,有很多关系都会碰到「借钱该不该借」的课题。
下面是我给老师的回覆,针对的是师生关系,至于其他人际关系,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当然对于心底很笃定,就是要借,或者就是不借的人,自然这问题也不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时候,学生跟老师借得可能不是钱,而是其他东西,好比某些私人的、违反某些原则的要求。这时如果老师想要推辞,该怎么办呢?
撰写此文,只是希望能给各位一个用以参考的理性观点,让我们一起反思。
当老师表达困扰,真正的困扰不是钱,而是内心遭遇某种道德绑架,或是情感绑架。
首先,从伦理的角度来说,伦理就是「人伦之理」,谈的是「关系」。
师生关系基本是相对的,师生关系的存在,需要双方共同尊重与肯认。
我并不认同一个人考进学校、缴了学费、出现在我的班级里,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成立。
一个完全不尊重老师、尊重自己学生身份的人,基本破坏了师生之间的道德契约,关系不成立。
好比性侵学生的老师,我想正是不以他还「是」一位老师,所以才需要解聘,「解除」关系。
相反地,「逐出师门」这事可是先秦的时候就有了,可见师生关系不是永恒,需要双方共同来维护。
退一步说,当学生来借钱,到底对方平常有把老师当老师吗?如果平时没有,那么关系本来就不成立。
此外,诉诸道德或情感的借法,确实让人难受,但不借也不违反道德,毕竟这不是老师的义务。
如果借钱给学生是老师的义务,估计教师大概没人当了。
还有一点,忙着借钱的人是不是乱枪打鸟呢?眼里可能只有钱,没有老师,借到一个是一个。那么他需要的其实不是老师,而是钱。
老师觉得不适合,在我看来不借并不违反老师的道德责任,也没有破坏师生关系的本质。
况且借钱不见得能带来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体谅,非但无助师生关系,反而可能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帮助。
就算是急事,更好的作法,我想还有很多,好比之前有学生发生重大意外,学校或班级发起募款,就是名正言顺帮助学生的好方式。
大家都清楚帮助这个学生的来龙去脉,并且每个人可以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行善。
最后,当一个人来借钱,仅仅只有给钱才算道德?才能让我们的良心得到宽慰吗?
如果学生来向老师求助,因为老师自身的考虑不借钱给他,但能得到帮助上的提点,心理上的安慰,其实这也是一种帮助。
否则如果今天一个人借钱,是不是没钱借给他,仅能提供自己有限资源(可能是一个拥抱、一句鼓励,或是介绍人脉等等)的人,他们比起拿出钱的人,显得没有道德呢?
我想应该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