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秉政后,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小皇帝刘禅的监护人。貌似忠厚,看起来很听话的小阿斗渐渐长大,既无国事烦扰之劳,又无臣子谋篡之忧,刘禅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悠哉游哉,哪里还记得“深追先帝遗诏”,光复汉室江山那么一档子事。老话说,知子莫若父。刘备应该知道刘禅是个淘气鬼,因此,除了指定诸葛亮这个监护人之外,还准备了几位正人君子给刘禅伴驾。“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中所列的这三位,是刘备给诸葛亮安排的帮手。除郭攸之忠厚和顺不怎么管事外,费祎、董允还是诸葛亮的政治接班人。两位都由太子舍人、洗马,升黄门侍郎、侍中,是看着刘禅长大的,算是从龙老臣。尤其是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对刘禅“甚尽匡救之理”,这位御林军大统领对刘禅很是爱护,看的也比较紧。曾经,刘禅想要扩大后宫队伍,董允引经据典,说古代天子后宫之数不超过12人,现在的后宫嫔嫱已经够数了,再增加人数与制度不符,始终不准,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只得作罢。
然而,长大了的刘禅还是聪明的,认真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来,会令人防不胜防。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屯田。当年正月,都乡侯、车骑将军刘琰的夫人胡氏入宫给太后拜年,太后将胡氏单独留在宫中,逗留了一个月之久。因为胡氏长相漂亮,刘琰怀疑胡氏和小皇帝刘禅有私情,一怒之下,喊来卫兵将胡氏一顿饱揍,并且还拿鞋底抽胡氏大嘴巴,打完后将胡氏赶出了家门。胡氏不服,去衙门状告刘琰家暴,有司衙门经过合议,认为:“卒非挝(zhua)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意思是:抛开胡氏与他人是否有私不说,家里的卫兵不是用来打老婆的,人的脸也不是用来给鞋底抽的,因此,错在刘琰。结果,竟然判决将刘琰闹市口斩首。小阿斗淘气不?此事之后,诸葛亮等人作出决定:大臣的妻子、母亲不再参加朝庆活动。(以后各位朋友在看影视剧时,后诸葛亮时代,蜀汉朝廷举办的大型活动中,如果有大臣的妻子、母亲参加的场面,那个编剧肯定不怎么靠谱)。
话说回来,不再说蜀汉朝廷昏官庸主之事了。
之所以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定海神针,不是说诸葛亮以一己聪明智慧,支撑起了整个蜀汉江山。而是说,刘备去世后,蜀汉朝廷里,惟有诸葛亮带领的一班人,始终没有忘记蜀汉政权的使命是打到中原去,恢复汉室江山。
世人皆知,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隆中对帮助刘备走武装割据道路,成功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大多数人只是惊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或有意或无意对诸葛亮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