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你别说了,你
迟到千年 2022-12-12
孩子三岁左右,基本语言形成之后,能说的话越来越多,这让我们父母感到欣喜,但同时我们又发现,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喜欢说屎尿屁这些不雅的词,或者说打死你、你去死等这些诅咒别人的话语,甚至有些孩子还会诅咒自己的爸爸妈妈。
孙瑞雪在《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写道,这就是儿童语言敏感期的第二个阶段,诅咒阶段。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捕捉和把握语言表达的核心含义,正常的表达越来越精准。随着孩子表达和对语言了解的深入,他们发现了语言本身的力量,尤其是一些负面语言所带来的力量,仿佛诅咒一般。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特殊情况,玩子在家已经待了好几周了。这段时间,从他的嘴里能够频繁地听到儿童语言敏感期诅咒阶段的话语,比如“你走开”、“你别说了,你”、“你闭嘴吧,你”、“屁爸”、“屁妈”、“屁奶”、“闭嘴”。颇有一番谁也不怕、谁也不敢惹他的模样。
早上起来,我坐在沙发上,他快速地跑了过来跳到我的身上,因为没有控制好力度,狠狠地撞到了我的肚子,并将我的眼镜也撞飞了。
我忍着疼痛对他说:“玩子,你刚才冲过来时太快了,这样有点危险哦,而且你把我肚子撞得很疼。”
他不吭声,他从我身上滑溜了下去,走到了贾董的身边。
贾董说:“玩子,爸爸你给爸爸说声对不起吧,虽然你没有想要撞疼爸爸,但你看的确撞疼了爸爸啊。”
这时,他有些委屈似的对着贾董说了一句:“你别说了,你。”
晚上睡觉前,陪他看书,我对他说:“今天看完这本巧虎的书就睡觉了哦。”
他说:“这本不是最后一本。我还要看三本。”
我说:“我们已经看了好几本了,该睡觉了。”
他说:“这本才不是最后一本呢。屁爸。”
似乎,玩子睡前看书有些意犹未尽,其实也并非意犹未尽,只是需要按照他的心意和想法行事,他决定了这一件事情的始末。当事情并不如他所愿时,他就会说“屁爸”、“屁妈”来作为回应和抗议的方式,顺着他的思路,我也将其当成一个小游戏,亲昵地回应称呼他为“屁玩子”。
平日在家,大家都有些“溺爱”玩子,所以当他用上述这些话语来回应时,我们都不会与他计较。但是有些时候,玩子在别人家玩的时候,别人家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接受。
近期玩子经常在对门哥哥家玩耍,俩人你来我往,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玩得多了,玩子也就不害怕哥哥家的大人们了,有时候哥哥家的爷爷说的某句话触碰到他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对哥哥的爷爷说“闭嘴吧,你。”
哥哥的爷爷听到这句话后,对他说:“你不可以这么跟长辈说话,不礼貌,知道不。”
听到了哥哥的爷爷的回应,他立即哭了起来,吵嚷着要回家了,往后两天他都不愿意去哥哥家玩了,而是让哥哥来我们家里玩。
对长辈说那样的话语,的确是一种冒犯和不尊敬。
在《儿童敏感期家庭解决方案》中孙瑞雪建议,当孩子使用这些不好的语言时,家庭成员们不要回应这些语言,更不要被语言所激怒,而要淡化处理,不要把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行为看成是孩子的品质问题,认为孩子学坏了,不文明、没礼貌。这只是短暂的一个阶段,孩子度过了这个阶段,可能自然就不会说这些话语了。
当孩子说出了一些诅咒的语言,可能往往是因为孩子的某些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要淡化和忽略孩子强烈的语言,关注语言背后孩子的情绪和真实需求。
同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模仿敏感期,孩子从我们大人、一起玩耍的孩子、动画片中学习着一些行为和表达方式,如果我们父母经常出口成脏,怎么能够让孩子不受其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