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的:
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初心参加小课题参与其中,其中不乏有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练习公众表达力,报团共同输出学习所获等等内容,但是输出的内容因为收不到反馈没有更好的更新迭代,输出的频率也是有所缺乏的。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与感想。
气球赋能:
我们组织了不少的训练营,让大家有机会参与其中,每一个训练营都是一个道场,大家可以借甲修真,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知都是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练习。但是参与如果只是过于形式没有用心参与,用脑思考,参与的效果也是会事倍功半的。现在我们在做未来家的课,不管是基础班和专业班,如果想要更快的成长,一定是要参与到运营中来的,现在运营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有SOP流程的,大家只要听话照做就可以有所成长,但这个过程一定是要你自己对课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你自己参与并真正的践行了,了解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如五感,前拉后推的动力系统,你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和帮助身边更多的人。知识真的不在于做,会用则灵,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在坚持践行呢。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学习有天赋的人也并不多,有的只是能坚持到最后的那些人。琪琪现在有了自己的学习动力,每天坚持背古诗,读英语等学习内容,都是在她自主的动力下主动完成的。
我想到的是:
小课题如果要持续做下去最好有迭代和升级,针对不同的群输出的内容可以各不相同,时间也不限于是每周一三五,根据参与者的时间可以调整为每天进行不同内容的分享。对于输出的内容,成员之间最好相互之间可以给个反馈,如亮点,提升点等等,相互监督评价才能共同的进步。
开始做断舍离,不再追求学习的数量,而是聚焦在学习的质量上。学完就用起来,把它变成自己的技能和专长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下一步行动:
聚焦在私塾班的学习,每天积极完成作业,如收集爆款,找网感和榜样。IP的建立是任重而道远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前期一定是要不断的积累的。放弃光想不做的想法,有了目标和想法一定要有具体的行动途径和方法,否则只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