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家喻户晓。它通过叙述历史兴衰变迁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它豪迈又深沉,让人喜欢!
穿过那五百多年的时光隧道,让我们去了解这位词作者明朝的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的坎坷人生。
坎坷的仕途,步步惊心
杨慎是四朝元老首辅大臣杨延和的儿子,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土。由于出生在这样显赫的家庭,因此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杨慎七岁时,他的母亲黄氏开始教导他学习唐诗以及书法,十一岁时,杨慎开始创作近体诗。十二岁时便模仿创作出《古战场文》词。
杨慎在那个年代,享尽了家庭的红利。他“无书不读”遍览了群书,并且记忆超群。学名传遍天下,是个名符其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
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24岁中状元举世瞩目,之后任职翰林院修撰。
时光来到了正德十六年(1521),皇帝朱厚照病死了,由于他没有儿子,于是杨廷和就与宦官一起拥立了15岁的朱厚熄当皇帝,年号为嘉靖。
按照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需要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本生父”或“皇叔父”,尊孝宗为“皇考”。
但他即位不久,就要大臣们议定朱祐杬为“皇考”,并且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引起朝廷上下大臣们的坚决反对。
地方官张璁、桂萼等为迎合新帝,上书皇帝站在皇帝这边和大臣们辩论,史称“大礼议”。
嘉靖二年(1523)年的十一月,经历了官场四十多年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从而身心疲惫的杨廷和向皇帝朱厚熄提出了辞职,皇帝也同意了。
然而,作为儿子的杨慎却咽不下这口气,认为是张璁向皇帝告了黑状,皇帝赶走了他爹,于是他把张璁作为对手,对他发起了报复。
他发动手下的同党,准备在皇宫里的左顺门伏击进京的张璁。可张璁精的很,他害怕有人害他,偷偷摸摸地绕道进了京。
嘉靖三年七月的一天。早朝时,朝庭上骂声一片,大臣们争对張璁提出的观点吵的不可开交……
曰子在争吵中一天一天过去,积怨也越来越多,沉寂的怒火终于在这句话中爆发了……
“国家养士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发声者正是杨慎。然后他组织二百余名大臣集体罢工,用一跪二哭的方式要挟皇帝。面对叫的叫,闹的闹,打的打的局面,皇帝动怒了。
他下令锦衣卫对这批人进行暴力镇压,将闹事者送入大牢,杨慎在被廷杖两次后发配到云南充军,自此开始了三十年的流放生活。
潜力学问,著书无数
一路经辛,靠着智慧,杨慎躲过无数的追杀,终于到达了流放地——云南。
到云南不久,他及时调整心情,和当地的官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官员不但不管他,并还公然违反命令,保护他,允许他几次回家探亲,他父亲逝世后也让他回家奔丧。
在流放云南三十多年时间里,他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并且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了多本著作流传后世。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出名的是那首“望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
这首词它告诉我们:荣华富贵,是非成败都如过眼云烟,不要去过分追求。对于遇到的困境,我们也要拿得起、放得下,好好地活着,才是最大的赢家!
最后,杨慎活了七十二岁,在云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