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意阑珊。
晚饭后,泡了一杯铁观音,坐到饭桌前,一边喝茶一边看书。坐到饭桌前看书,在我,还是上小学时候的情景。而此时此刻,唯有坐在这里,才足以抚慰一颗走远的童心。
唐朝诗豪刘禹锡《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确,秋天比春天,更诗意,更安详,更耐读,我喜欢秋天。
前两天的国庆长假,与弟弟妹妹一起,拖家带口,去了浙江安吉的一个大峡谷游玩,去踏秋。说是游玩,不如说是为了逃避城市的车马喧嚣,让身与心,回归青山绿水之中,安享片刻安宁。
在城市里久居的人,或者说,像我们这样从小在山野长大的孩子,总是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最想亲近的,永远是那不染世尘的山山水水散发出来的原始体香。这些话,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听起来有些矫情。所以,我平时很少说出来,我把它装在心里面,焐着焐着,这味道,就像发酵的米酒一样,越发的香醇,绵长,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一行大大小小十一人,白天,一起去爬山。寻着“太湖源头”几个字,沿着溪流,向大山更深处迈进。溪水如镜,偶遇小鱼,一条条短窄乌黑的脊背,在树荫的光影里扭来扭去。林间有不知名的小虫,滋滋地鸣唱。我们的脚下,发出轻盈的沙沙声。溪流、瀑布、小潭、栈道、红叶……,无一不袒露着大自然的本真,无一不俘虏着我们的心。真是山中一日,胜似神仙呀。
曾去过杭州东山脚下的太湖里划船,也曾观赏过无锡影视城平静无波的太湖,所看到的太湖水,总是满盆满钵的丰盛着。如果此处的景点不是叫“太湖源头”,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深山峡谷之中的涓涓细流,能够一路蜿蜒,一路辗转,到达浩如烟海的太湖。真是应了那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晚上,我们又一起去散步。山中唯一一条基根路,顺着住宿的农庄门前的小河,曲曲折折伸向陌生的远方。我们漫无目的地沿着这条路向前走着,孩子们一路打打闹闹玩耍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星星已经从黛蓝色的夜空中钻了出来。一颗,两颗……不知道一共有多少颗,就这样毫无遮挡地撒在我的眼中,他们的眼中。
小宝突然跳起脚来欢叫:“妈妈,快看,这里的星星,与外婆家一样多呢。我喜欢这里。”这声音,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这里的溪水泉流,杂树劲草,鸡冠花,鹅卵石……一切一切,都与老家房前屋后的景象毫无差别。曾几何时,我就是在这样的山水一隅,努力生长着,如同一朵倔强的小野花,开在故乡的山傍,水傍。
此行,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为我即将出版的新书拍封面照片。我有点小兴奋,又有点小担心。
兴奋的是自己正在做一件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事,而这件事,是我年少时种在心中的一粒种子。我一直小心呵护着它,生活中,无论我经历着什么磨难,心里面,这粒种子一直都在。它是我的生命之光,拥有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到达艳阳天。因为它,多少日夜,多少晨昏,我曾读过多少本书,写过多少个句子啊!经年之后,这种子,终于开出了一朵小花。
担心的是害怕我们自己拍的照片,达不到专业摄影师的水准,达不到编辑老师的要求,入不了读者朋友的眼。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我的处女作,从封面到封底,都透着真实生活的气息,希望她是质朴的,自然的。我从路边的杂草丛中,顺手掐了一束小野花,捏在手中,心底顿生欢喜。林在我斜对面的前方,举起相机,为我记录着这神对的时刻。
我围着蓝色的围巾,手里拿着正努力盛开着的洁白小野花,顺着相机的长镜头,从远处走来。——从我十六岁的文字梦中走来,从大别山的秀丽山水中走来,从父母师友的关爱中走来,从多如繁星的文学爱好者中走来。我也如同太湖源头的一滴水珠,正向着心中的大江大湖,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