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德对于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和德对齐家治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德对于治企来讲同样的重要。首先企业的企字写法是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意思是说企业如果没有了人就会停止运行,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人,是有德还是无德的人,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档次和品味,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定位是不但要有经济效益,更要有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负责人的文化或者叫企业老板文化,企业负责人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化,一个企业负责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老板的文化素养、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宗旨与贯彻落实的深度。在整个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负责人在识人用人方面的问题,企业负责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操守更是识人用人的前提,如果企业负责人的人品欠佳、修养低劣,所识所交之人也一定不会超出自身的水准。
《鬼谷子》曾言:"上等人与师同行,中等人与友同行,下等人与隶同行。"所以企业负责人的格局决定了企业所用之人是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显其效,倘若企业负责人唯利是图,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屑道家文化《道德经》第36章所讲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取舍之道,那么在用人方面就招募不到德才兼备的有志之士。
德之重要性亦如孔子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为水之源,才为水之波。"拥有一双慧眼才能识别人才之真伪,而慧眼必具慧心。在初创的一个团体里,团队成员难免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这都是人性在后天不同环境的熏染所致。但是对于有道之士则能"守柔曰强,见小曰明。"《吕氏春秋.察今》篇有言:"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就是有道之士以一叶而知秋,以一域而知全局之能事。
荀子在《劝学》中讲到: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说的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道理,道理的确很朴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简单,这也正好说明了"大道至简"的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人都有一个易犯的毛病,那就是知易行难。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一个有道德的人决非鼠目寸光、蝇营狗苟的苟且于一己私利,而是立足于当下着眼于大局,在笃定目标的前提下以战术配合战略逐步前行、然后逐步完善。
如果一个企业眼睛里只有"利"这个字,一个人心里只有钱这个字,那么企业的结果就会是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最终失信于民,被社会和人民所抛弃。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例如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意思是说:“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呢?只要强调仁义二字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那国家可就危险了。”又例如孔子在《论语》中与子贡的对话,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足兵,足食,民信之,但是孔子最后强调的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我们试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德作为支撑国民的精神支柱,尚且如此不堪,更何况是一个企业了。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德的约束,那么其结果就会是如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用司马迁的话叫作:“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的意思是说:法律规范与道德相比只能起到马后炮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们再用《孟子》的话说这叫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动物世界”这种说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群体就无法生存。所以说首先是外界对你人品的认可,才能考虑对你产品的认可。然而无论你做多大的生意,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人品,另一个是产品,人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的优劣,产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的价值。
我们大家都知道近来很多企业都在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点是优秀的团队;第二点是企业核心技术。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体现在团队的凝聚力上,然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首先要有一个德高望重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凝聚大家。凝聚力的提升关系到团队整体力量的提升,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团队成员是目标一致、荣辱与共、舍小我谋大我的分工合作。因为他们明白小合作要放下自我,彼此尊重;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辈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事实表明,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企业走向强大的根源和企业赖以生存的原动力。从长远来讲,我们必须秉承与时俱进与企业形成水涨船高式的共同成长理念,才是当今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的不可或缺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