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一则简单的宣传语,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时,就具有了不同的意蕴。但是,当实地踏访时,才真正体会到此话并非夸大其词,而是真实的写照。
成都,古名蓉城,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成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正是有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天府之国”才外溢出不同于别处的独特气韵。尽管与成都只有短暂的触碰,但是已经深深为其独有的风物景致和世态人情所吸引。短暂之旅留下的印记,会成为时时萦绕脑际的美好回忆。
既然不远千里乘坐飞机到成都,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游玩。作为省会城市,加之有厚重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成都值得游玩的地方很多。不论是传统的十大景点——古堰流碧、祠堂柏森、青城叠翠、草堂喜雨、西岭晴雪、江楼修竹、文殊朝钟、天台夕晖、青羊花会、宝光普照,还是新十大景点——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三圣花乡、五朵金花、金沙遗址、锦里、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黄龙溪古镇、国色天乡、平乐古镇、欢乐谷,都是值得光顾的地方。不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景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气韵。沉浸其间,都会受到不同的熏染,都会留下无法忘怀的印象。阴雨绵绵也好,阳光明媚也罢,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影响游玩的兴致。如果是阴风怒号,也不会免遭风雨剥蚀之苦,可以在“祠堂柏森、草堂喜雨、金沙遗址、中国博物馆小镇”等室内景区观赏,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因为都被烙上深刻的时间印痕而透析出独有的魅力;如果是风和日丽,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呼吸自然的气息,可去之处更是不胜枚举,在“大熊猫基地”可以欣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自己的王国里无拘无束地表演;到“宽窄巷子”和“锦里老街”能够尝遍天下美食,游“古堰流碧”,欣赏岷江浊浪排空的胜景的同时,更为先人的聪明智慧所折服。一条江因人工介入被分成内外两江,不仅化解了乐山的水灾之险,还很好地缓解了成都城区用水的紧张压力,一举两得源于人类长时间与大自然做斗争经验的总结,更是智慧的彰显
......
景点遍布,但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散落在成都的四面八方,要游览简单,不把时间耗费在走路上,自然离不开交通工具。成都的交通是便捷而快速的。最为高效的出行工具就是乘坐地铁。一座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是成熟的。不论是室内轨道交通,还是城际交通,都已经形成交通运输网,而且车频较高。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更方便了出行除了地下轨道交通工具,地面交通以公交车为主角,出租车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加上其他的私人载客车,构成立体多元的地面交通网络,即使车来车往,因为有宽阔的道路和有序的交通指挥,人行人道,车走车轨,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短距离的出行有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做辅助,远距离的出行有传统的交通工具大巴车,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高铁动车,还有飞往全国各地的飞机。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古人所想,但是现在已经变成现实。早晨还睡在成都的某一个宾馆,晚上可以在距离成都很远的另一个城市欣赏灯火辉煌的夜景。
舟车劳顿,饥肠辘辘,解决口食之需是当务之急。到成都,首当其冲要品尝的是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主辣和以口味重为特色的川菜吃起来即使满头大汗也不忍释筷。大款的菜、小炒的菜,因为以四川菜独特的加工手段加工而具有鲜明的四川风味。当然,要想求得口头的刺激,火锅肯定要挑战的。麻辣相和,再辅之以其他的佐料,鸳鸯锅各司所需,清淡也好,重味也罢,因为有独特的佐料配方,即使不是在重庆,也可以品尝到正宗火锅的味道。一日三餐的主食相对来说花样不是太多,作为美食之都,成都的小吃可谓是集天下精粹于一城,在大街上行走,小吃遍布大街的旮旮角角。不过,这些散落在各处的小吃与锦里老街和宽窄巷子里汇集的小吃相比,只能是冰山一角。漫步在老街和巷子,各种各样的小吃在店铺里摆放着,散发出诱人的味道,煎炸烹调煮一应俱全,大大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旅游就是一种放松心情,用另一种方式摆渡人生。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紧追慢赶,而是应漫不经心地打发时光。走进成都的人民公园,你会震惊于眼前的情境:一片开阔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桌椅板凳。每一张桌子都被围的满满的,三五成群悠闲自在地品着细茶,嗑着瓜子,吃着零食,不紧不慢地闲聊着,主角以年轻人为主。时值上班的时间,本应该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他们却在悠闲自在地喝着下午茶。除了这些,你还可以看到可能在其他城市看不到的景观:不论老幼,都气定神闲地坐着或躺在椅子上,享受着专业掏耳师傅精湛技艺给自己带来的舒适和快感。至于练瑜伽的在公园随处可见。与北上广相比,成都的生活是慢节奏的。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古朴与现代的结合,涵养出的是人们对生命本义的遵从。因为不解于当地人的生活,所以有机会和当地人聊天时,自然要把疑惑提出来。虽然是年轻人,但从他的言辞间清晰地能够感受到他们经历过劫难以后对生活和人生的参悟。虽然成都不是地震的重灾区,但亲历了生离死别之后,他们对外物追求的热情已经大大降温。也许正是有了这份通透,所以生活起来才不至于那么匆忙。
一座古城的底蕴是深厚而多元立体的,短暂的触碰很难识得精髓。但是,即使是皮毛的感知,也让人已经深刻的感受到老城的韵味。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理由相信,成都在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底蕴的同时,会与时俱进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若干年后,“天府之国”的风韵会更加璀璨迷人。(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