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总有分开的十字路口,速度8的结尾处,保罗选择了另一个分岔口,多像现在的我们。
中国社会真的有时候,很可笑,每位家长都逼着孩子掌握技能,将自己的希望加在孩子身上,用课本,乖巧约束着所有孩子,直到大学了,这个社会又在要求孩子们有个性,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为未来谋生,为国家服务,与其称呼为去选择人生,不如说是,比对未来,然后投入时间与精力。
希望小学,也许当代孩子已经忘记的东西,一直在我的血液里流淌,忘不了,忘不了那三层小楼,忘不了大花园,忘不了音乐老师砸在我脸上的雪球,忘不了英语老师踹醒我的那两脚,忘不了寒冬腊月孩子们一人拿一包干柴用来生火的记忆,忘不了南山上,四个孩子梦想未来的那份悸动。
从希望之地一步步走来,我见过了太多这个社会教育的可贵之处。
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上大学的十之二三,本科的,也许,就三五个人,上次回家,母亲说,当年的同龄人,已经有孩子了。
一路上的朋友,有的,选择了放弃,有的,苦苦挣扎,有的,杳无音信。
分岔口,人生的分岔口总是太多,少年终会褪去幼稚,冷峻成了他的代名词。女孩子终会变得温文尔雅,开朗成为她的影子。
时间是把杀猪刀,在年少时,这件事,变化的是如此迅速,形形色色的孩子们,奔向不同的方向,有的披上警服,有的,拿起手中教鞭,有的,拿起了手术刀,有的拿起了画笔,有的人,钻研起了电子……
拿起吉他,放下过往,少年向来不知天高地厚,目光所及,皆是未来。
也许这就是时间的魅力吧,幼时的相遇,为了未来的再见。分岔口,分开了人群,人们用记忆与感情将这一切联系起来,然后,就成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