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生了五个孩子,都没有奶水。老大是个女孩,送到乡下娘家寄养。紧接着老二出生,是个男孩,送到江阴大伯家寄养。待老三出生又送到乡下把老大换回来。老四是唯一没有被送出去的孩子,最得姨妈宠爱。
所有孩子到了断奶期,都回来了,唯有老二领不回来。大伯夫妇只有一个女儿,对大表哥视如己出,总是找种种借口,推三阻四。当时姨妈孩子多,生活困难,确实也无暇顾及,也就没有急着要回来。不知不觉孩子小升初了,再不回来,孩子就是农民了,要上农业户口,当时城乡差别很大,报一个城市户口是很重要的事。
大伯再不舍得,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忍痛割爱,将孩子送回。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却撕裂了两家人家的心。
大表哥回到上海后,很难融入这个陌生的家庭。他早已把乡下大伯夫妇当成亲生父母。也习惯被当成独子宠爱。到了上海后,完全不适应自己的亲生母亲。姨妈本就是一个粗糙的人,养孩子如养猫狗,骂骂咧咧,吼来吼去。其它兄弟姐妹已习惯如耳边风 ,而大表哥却感到被欺负,被责难了。大表哥生性懦弱,像女孩子,不敢反抗,只会偷偷写信给大伯,倾诉思念之苦和种种不适。姨妈知道后十分心痛,感觉要回了人没能要回心。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是姨妈万万没有料到的。常对大表哥吼:“我领你回来错了吗?你不想来可以回去呀!我造什么孽啊!找了个冤家回来”天井里的人都同情大表哥,觉得这孩子可怜,缩头缩脑的。大表哥越是可怜 越是遭姨妈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我尽管也同情大表哥,但我不觉得大姨妈欺负他,因为大姨妈有时对我也嚷嚷,我倒是觉得兄弟姐妹很欺负他,谁都可以骂他,“乡下人”“戆大”“瘪三”我常常暗地里为大表哥抱不平,但也不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