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立宏图行远自迩再登攀
初心不改决胜千里
--书香校园现场会汇报材料
冰雪激情,硕果飘香又一年。在县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我主要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校的几点做法,与在座的领导、同仁共同商榷,以期进一步深化实小内涵,使实小名校工程再上新台阶。
一、管理理念:制度治校文化化人
(一)制度治校
我校秉承“制度治校,文化化人”办学理念,以爱和责任为孩子终生奠基,围绕“一个目标”——育强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建章立制品牌和情怀并举
[if !supportLists]1、[endif]常规制度
2014年9月始,学校建标准、建机制、抓师资、抓落实,使工作体系化、制度化、特色体系鲜明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一切按章办事,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和谐发展。
管理境界的提升、品牌意识的经营,不断追寻教育的真谛,以领导的发展带动学校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从“有所作为”到“有所不为”,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做到大道无形,管理无痕。
[if !supportLists]2、[endif]特色制度
(1)鸿鹄之志立标杆,促使学生共成长
学校开展了“立鸿鹄之志,做儒雅之人”“立鸿鹄之志,做好学之人”系列活动,采用“星级”评星标准,12颗星12项标准,评价以学生平时表现为主,在过程量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参评、班主任总评、学校考核等方式,评定星级同学,开展大规模的授星仪式。这种“螺旋式”激励评价机制,在全校形成“比学赶超、争当星级学生”的良好风气。引导、规范、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言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事实证明这种激励评价制度吗,增加了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增加了分成教育,激发了学生内生动力,更具有生命力和科学性。
(2)民主决策立新高,科学管理谱新篇
我校校务工作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以促进学校特色化、人文化健康发展为目标,加深对校务公开工作内涵的认识,拓宽校务公开内容,创新校务公开形式,增强校务公开实效,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增强凝聚力。
为确保我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把我校创建成一流名校,更充分地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秉承“文化化人”理念,在教师的评优、评模、评职称、年度考核中完全实行民主化。2014年,依据政策重新制定了相关规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量化评定。由学校有关人员组成综合评定领导小组,对全体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记分评定,从高分向低分依名额取舍。岗位晋级、职称晋升,尽显公平。评优评模,考核奖惩,公平共正。及时了解、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时向教职工代表公布学校发展情况,征集教师意见建议。让老师教得快乐,让学生学得开心,营造了一种身心愉悦的氛围,呈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为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督促和检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狠抓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和思品课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文化化人
1、协作规则的教师文化,信任包容的课堂文化
近年来,我校以“文化化人”理念为引领,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了“尊重、信任、包容、鼓励”的课堂文化,培育了品行好,知礼仪、懂感恩、会生活、有特长的突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我校创设了“尊重、协作、责任、规则”的教师文化,通过校内培训师徒结对、交流学习等培养了一批有理念、有想法、善讲课、出成绩的教学能手。
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校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经过四年的发展积淀,包含发展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品牌文化等在内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全体教职员工把“小我”融入到了实小“大我”之中,每个人有规可矩、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目标可攀。干事创业的氛围,教职工澎湃的激情,成为实小不断成长和不断跨越的强大引擎。
2、理念引领
2014年9月提出“以爱和责任为孩子终生奠基”为座右铭。
2016年9月修改校训为“立志 博学 厚德 健美”
2015年9月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精心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书香校园,全力推进养成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使我校成为“办学模式新、教学质量好、师资队伍强、学生素质高、管理制度全、设施条件硬、校园环境美、创新精神盛、科技成果多、社会影响好”的优质学校。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全力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书香校园”,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扎实推进“三零”工程,把创建创建文明班级、文明科室、文明标兵,作为一项持久的、常态化道德任务贯穿文明教学工作。
2015年成立读书学会,把“传统文化进校园,选读书籍进课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定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并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7年开始进行文明校园、安全校园项目研究。把教育做实。2019年文明校园建设系统化,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年9月推动四个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0年秋季经我校理念引领、白校长方法指导、读书学会严格把关、众多语文老师以身试法、身先士卒、大胆备讲摸索与探究、最终集群体智慧与心血创设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1、“三环七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2、阅读课中的“读物推介课”“分享交流课“成果展示课”三模式,国学与阅读课堂教学尝试中涌现的优秀教师,要发挥积极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校级公开课与专题讲座,与众多语文教师切磋交流教学经验,
大胆尝试新时代语文教学方式,将国学文化中的智慧哲理、道德准则、处事方法等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客观接纳并导行,将实小的“大语文”时代推向高潮。外聘国学专家 资源优化共享,免费开设“经典诵读课”,用科学求真,用人文求善,用艺术求美,用经典统摄真善美,用良知践行真教育,成就大才、通才学子。
二、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五个一”活动,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通过考试分析找薄弱,补短板,加强常规工作,实行领导包年级听评课的方式指导老师们教学工作,逐步缩小班级之间,缩短年级之间差距,实现年级均衡发展、学科均衡发展。
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大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培训,听评课开放交流,专题观摩研讨,集体研讨备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外出培训,学习取经。校内校本培训,网上培训,感受名师风采,与名师同成长。利用双休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南北名师”课堂教学大赛,优质课大赛名、师视频讲座。
2、坚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狠抓薄弱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一方面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2014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实现音体薄弱学科的专业化,将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思品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学作为重点,纳入量化考核的范畴,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突出薄弱学科教育的鲜明化、制度化、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
3、加强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校每周确定两节教研活动时间,结合“一课、三讲、三评、一案例”和同课异构活动开展专项教研,通过讲课、评课和撰写教学案例,集体研究践行“五步式”教学模式,在激趣明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测试和归纳提升等教学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202年5月,乘着教科局“五个一”活动的东风,开展了人人都讲公开课,层次选拔优质课、示范课,在评课活动中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研究活动,我校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价作引导,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坚实台阶
4、加强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教而不研则浅。强化教研意识,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教研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校展开定期教研。每周规定教研活动两次,时间为周二三第一二节。全校学科大教研9次,国学教研18次,阅读教研12次,常规教研172次,共计211次。
5、青蓝相接共同交流,师徒结对互学共长。涌现出了等优秀教师
87位老师。
我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做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振兴和发展的奠基工程。从2017年、2018年、2019年开启“青蓝工程”,青蓝相接,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通过外出取经、校内培训、师徒结对、交流学习等培养了一批有理念、有想法、善讲课、出成绩的教学能手。
5、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我们对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后辅导等各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机检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打开思路,创新条件,全力开发校本课程、艺体课程。学校开设了以国学、书法、计算机、艺体活动四类校本课程,有合唱队、舞蹈培训、葫芦丝、电子琴、朗诵等艺体活动,旨在培养情趣清雅、翰墨书香的实小学子。
午后习字法。为了突出“书法教育”,我们采用“长短课结合”的办法,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书法课,每天安排一节10分钟的写字练习课,书法活动常态化,活动有声有色,做到指导有专长、训练有保障。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每学年评选一次“小小书法家”和“书写能手”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回眸课程的一路成长,首先得益于校本课程老师们的责任担当和辛勤付出。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课余时间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养。课程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均衡课程类别,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教案等方面,一直在不断思考,用心研究,精心设置,细心发掘。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坚持各学科活动定期开展,各艺体活动每天活动一小时。
教育,仍在路上。我校将继续结合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让我校校本课程绽放别样精彩。
以“德育塑造人格,学科推动发展,活动引领成长,艺体彰显特色,环境涵养气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而努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引领、关怀下,五台实小全体师生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珍惜荣誉,倍加工作,继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式发展,为打造管理精、质量高、特色强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紧扣三维目标,并将三维目标与“五步式”教学模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发挥其实效性。
“激”(激趣明标)是风向标
“探”(合作探究)摸索器
“展”(展示交流)是主旋律
“练”(当堂测试)是基石头。
“归”(归纳提升)是回忆录
“激”“探”“展”“练”“归”在三维目标这个指挥棒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为高效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研”,从我校的实际出发,规划本校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符合本校教学发展,既具备时效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要以问题为导向,每位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探索、研究,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教学教研思维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应紧扣
“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途径。
“师徒结对”好处多,师可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熟,脱颖而出,同时也可达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起到优势互补,师徒共同提高的目的。
“外出培训”可让老师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可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使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集体教研,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集体智慧的分享,取精华去糟粕后,拓展教学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更好的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听评课常态化,通过评课反馈信息可调节教师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之所在,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公开课是教师自身形象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优良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我校公开课,立足鲜明,任务明确,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研究活动,我校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价作引导,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坚实台阶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管理理念: 制度治校 文化化人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文化化人
一、狠抓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薄弱学科在小学阶段备受冷落,有的甚至被忽视或放弃了,连正常的课也不能开齐开足。鉴于这样的认识,从2009年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总结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常识课考核方案。将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英语等薄弱学科教学当作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量化考核的范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薄弱学科教育的鲜明化、制度化,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制度引领,平等对待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保证。为此,我校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项考核奖励制度,把薄弱学科放到与语、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得从领导到全体教师都开始重视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况;其次,平等对待薄弱学科的教师,让他们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这所学校的地位和价值同样举足轻重。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工作态度自然转变了,工作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了。如今,再也看不到薄弱学科
课堂上教师无话可说,学生无事可做的怪现象了。除此而外,还加大了奖励的力度。在某种程度上,薄弱学科教师尤其是小三门教师享受的待遇比语数教师还要优越,如在学校奖励制度的制定上,对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及信息技术等各项比赛都进行奖励,而语数相对比赛较少,所以在比赛的奖励上,薄弱学科教师要高于语数老师。
木铎金声越百年,滋兰树蕙芳满园。
办学核心理念、最高策略:未来学校教育越来越场景化,社会也如此,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资源要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细微就是教育的范在化、场景化、教育的微场景化。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恪尽职守。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弘扬师德,再塑形象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