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今年的高考生,她和父亲一起来找到我,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她成绩中等、活泼开朗、业余爱好很多,但她不知道自己期望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所以说到专业只能排除不喜欢的。经商的父亲希望她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实在不行也可以回家接手生意或者自己创业,而她自己对未来的态度是随波逐流。
小B同样是高考生,他最喜欢的学科是地理,可是最后他选择了计算机类和药学类,因为就业形势比较高,不用担心会被AI取代。也许毕业后他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做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也许不会,总之在这个选择的当下,驱使他做出决定的是对未来无法预测的信息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的顺应。
这只是年轻朋友中的两个代表,近两年职业生涯咨询的来访者中,从高中阶段到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朋友们最怕与我讨论的是“愿景”、“期待”这样的词,他们满足于当下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的飞速巨变。
“从前车马很慢”,当我们感叹爱情越来越速食的时候,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也都在变快。从前可能让人坚持一生的信仰、兴趣、偶像在当下年轻朋友中正在趋近于“年抛”,于是他们很难看到更长时间之后的未来。
成熟的职场人会好一些吗?并不。
事业单位工作的C女士想换个工作,但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说起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她说“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可是当我们讨论“价值”时,她也像年轻朋友一样迷茫不知所措。
这些迷茫不是少数人独有,也不是某些年龄段或者特定人群独有,与其说这些问题是职业的议题,不如说这是“人生”的议题。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一书中的观点,这是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空前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虚无主义——“一般人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无足轻重,如同草芥。”
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之前,每一个普通人都是社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医生、律师还是工人、农民,都能输出自己独有的价值;而在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出现,它们取代了高速公路收费员、取代了大部分的银行和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可能取代医生、律师、教师这些现在令人羡慕的职业。
日渐降低的个人价值、无法预测的未来带来恐慌,尤瓦尔·赫拉利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以纵观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这种情况作出解释:
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迷茫、困惑、恐慌——比如开篇我们说到的那些——更多来源于个人层面的故事缺失,这种故事是用来回答人类远古时期就有的疑问:“我是谁?我这辈子要做什么?人生有什么意义?”
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对抗个人的虚无的良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再有“我赚钱之后要做什么?我做什么工作才会有价值?我要选择什么专业?……”等等问题。
可能正在读这篇文字的你会说,“人生的意义这个命题太虚了,我们要讨论的是怎样快速作出最好的人生选择、避免迷茫和焦虑,现在谁还会讨论人生的意义?”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对自己整个人生最基础的期待,是我们做出所有选择时那个确定的方向。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的意义,才会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没有参照的坐标,像拿着一支磁场混乱的指南针在大海上航行一样,迷失在这个波涛汹涌、瞬息巨变的时代。
孔子提出了“仁”、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他们因为提出了能让大众达成共识的人生意义而成了圣贤,我们也要找到这样的人生意义吗?
赫拉利告诉我们,你只需要讲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的故事,哪怕这个故事现在还只有一少部分内容。
所有的故事都不完整。但如果只是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行得通的身份认同,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只要能符合两个条件就行。第一,我在这个故事里至少要扮演某种角色。新几内亚的部落原住民大概不会相信犹太复国主义或赛尔维亚民族主义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里根本就没有新几内亚及其人民能上场的份儿。这就像电影明星接剧本一样,人类只会喜欢那些自己能出演重要角色的剧本。
第二,一个好的故事所讨论的范畴不一定要无穷无尽,但至少能够延伸到超出我自己的视界。在这个故事里,必须要有让我得到某种身份认同,并让我参与某种比我自己更重要的事物,好为我的人生赋予意义。
给自己写一个人生的剧本,这样一个能赋予人生意义的故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有“我”的角色、与“我”有关,这样才能让“我”认同,从而执行这个故事中“我”应该有的行动;
2,这个故事能够延伸“我”当下的视野,让“我”的关注点能够向未来延伸,这样才能促进“我”的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当下。还记得开始时我们说的小A吗?她就是因为关注的所有都已经在父母给予的富足生活中获得满足,于是失去了对未来的期待。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能够解释你人生的意义,希望以下这些很多人的选择能够给你启示:
第一种,“作品”
在宗教盛行的时代,人们认为离开世界后会留下灵魂,而在当今这个无神的时代,有些人希望能够留下些更有形的东西:文化的或者生物的,比如一首诗、一些基因。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马斯克为什么既热衷于搞发明创造又热衷于生娃。
第二种,“帮助”
也许我们无法留下有形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比如我在一个宣传急救知识的公益组织服务,如果有人听了我的宣讲,用急救知识帮助了一个人,这就形成了赫拉利所说的“善的联结”。虽然没有留下有形的作品,但以我的力量让世界发生了一点有益的变化,这就是我的价值,也是人生的意义。
第三种,“爱”
有些人关注圈更集中在自己的身边,对于他们来说最安全又能让他们相信的故事就是“爱”。“爱”这一种故事的关注点更多不是面向未来而是当下 ,你要沉浸在当下的爱中,享受相爱的时光,或者寻找真爱。如果选择这种人生意义,就请你把目光多多放在你的身边——家人、朋友、爱人,享受当下,放下对未来的焦虑。
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故事作为自己人生的意义,请记住,这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选择一个故事、相信这个故事、践行这个故事、满足于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个无法预测的时代中对抗虚无、找到人生意义的方式。
“除非你愿意把生命的未来交给季度收入报表来决定,否则你就应该清楚地了解到底生命有什么意义。”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故事,找到自己人生的航线,不会在迷茫中蹉跎,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