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梨树》:土耳其电影,导演锡兰。
不是专业人士看电影,大多带着自己的经历体验去看 ,我就是这样。
朋友推荐我看这部电影,但找了好久没有资源。后来身边好友推荐“新电影分享会”,我并不抱希望,但找了几次,终于找到。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只要自己不放弃,耐心等待必有收获。
刚刚大学毕业的男主角锡兰带着行李回家,他最大理想是出版自己的作品《野梨树》。父亲沉迷赌博,欠下债务。锡兰为了出书找各种渠道都失败,最后偷卖父亲心爱的大黑狗得以实现出书梦想,也欠下债务。服兵役归来,发现书一本也没卖出,只有父亲读过他的书。通过自己的经历,他理解了父亲,也与父亲和解。
这部电影最让我害怕的是两个情节,父亲趴在草地上的模样和儿子进井的方式(绳子套脖子),当时我以为他们自杀了,看到时心头一紧。还好,不是死亡,而是告别。我认为这两个方式是父子二人告别原先重新开始的一个仪式:父亲回老家做农夫养羊,儿子抡起父亲的镐挖井。
最感动情节时锡兰看到父亲破皮夹深处报道他出书的剪报,他流泪。看到父亲读他的书,他哽咽。
他感动于父爱,虽然爸爸沉迷彩票,但对儿子的爱始终没变。作为普通人改变生活的方式是有限的,上升通道是狭窄的,尤其像爸爸这样已过中年的普通人,没有能力改变处境,也没有办法使最爱的亲人过上理想生活,唯一的希望是某一天中奖,所以他会不断买彩票 ,甚至不惜借贷。但是家人因为他的恶习过得捉襟见肘并且被人搬家具被拉掉电灯,他觉醒了,为了改掉恶习,离开原先居住地回到老家做农夫。
锡兰为了实现作家梦,拜访各种各样的人,但最后发现出书只能靠自己。在筹措不到资金的情况下,卖掉父亲心爱的黑狗,而他出版的书堆在家里发霉,堆在书店无人问津,最爱他的母亲没有读,妹妹翻了几页没时间读下去。他出的书卖不出,业内人读,他却因此欠下债务,不仅是金钱债务,还有心理的债务。被他卖掉的黑狗经常出现,这是他的幻觉,更是他的内疚的体现。黑狗是父亲最心爱的:为了狗,卑微的爸爸宁可被人斥责也舍不掉卖;为了狗,他写了贴了无数寻狗启示;为了狗,他会一个在半夜呜咽。锡兰最后捡起父亲的镐继续挖井工作
锡兰和爸爸殊途同归,因而他真正理解父亲,他也与父亲和解。
如果说这部电影,仅仅表现这个话题,已经很不错。但我以为他通过这部电影也向社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勤奋的人得不到应有承认呢?
父亲曾经也工作投入,富有才华,但最后还是一个普通教师?
锡兰才大学毕业就写出书,不仅无人赏识,无人帮助,还窥见社会各阶层的种种流弊和腐化,他的未来会怎么样?
希望他抡起的镐能挖出他人生甘甜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