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过早传统的湖北人,每天在北京的清晨醒来,总会分外怀念湖北的一万种早点,看看楼下永远不变而且粗糙的包子豆浆油条煎饼,然后叹口气自己煮点面条。
在北京,想吃到很多本地特色小吃,需要跑到一些专门提供小吃的店里才能吃到,比如护国寺小吃,而想吃其他城市的特色小吃大多你在很多地方还找不到,想吃一碗酸辣粉或者热干面,你可能还得跑去南锣鼓巷。
而在湖北,无论是街头还是巷尾,各种小吃摊热气腾腾、花样繁多。不管你走到哪儿,看到的都是满满的早点摊、满大街边走边吃的人。大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拥去,居然也能有滋有味、坦然自若地享受着托于手中的美食,边走边吃、悠然自得。
在武汉上大学,身为一个吃货,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一大批早餐,美食家蔡澜曾把武汉称为“早餐之都”,在武汉过早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正餐分庭抗礼,其种类也是包罗万象,根本吃不过来。曾经有武汉网友微博晒28天过早不重样,武汉作家池莉也在其作品《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盘点过武汉的早点:“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实际上,这仅仅只是武汉名气极大的老字号,街头巷尾叫不出名却好吃到爆的更是数不胜数。
早上起来,端上一碗热干面,趁着热气将热干面迅速拌开,芝麻酱的浓香和面条本身的香气混合在一起,顿时便弥漫出一种勾魂的香,未曾入口已是垂涎而食欲大振了。不少游客来武汉都点名要吃蔡林记的热干面,但我觉得很多街边4元一碗的热干面味道都甚过它。再来碗蛋酒,蛋花的清香与米酒的醇厚完美结合,清甜温和,热气腾腾,喝完额头便冒出细汗,特别是在武汉潮湿阴冷的冬天,蛋酒是过早必备。
不爱吃面,你也可以点上一碗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的豆皮,上下两层薄薄的鸡蛋皮中间夹着糯米还有切成小块的蘑菇和肉,浇上一点汤汁,吃一口,满嘴留香。再来一杯糊米酒,晶莹糯滑,上面撒几粒糖桂花,喝完真的超满足!
喜欢吃粉的,糊汤粉绝对是不错的选择。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糊汤微稠、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入口浓郁厚重,回味无穷。糊汤粉要就着油条吃,有将油条蘸着糊汤吃的,也有将油条撕成小段,泡在汤里吃的,不过怎么样,都风味十足。
还有很多很多,香脆软糯的糯米鸡,外焦内软的炸面窝,酸甜可口的汽水粑粑,酥糯爽口的欢喜坨。。。。。。
可能还是想家了吧,这些味道泛起的乡愁,在舌尖上的酝酿,每每在吃早餐时,便熟悉而又顽固地主宰了我全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