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淬炼出的精神瑰宝,不仅是过去的丰碑,更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当历史的烽烟渐渐远去,那段用鲜血与不屈写就的抗战史诗,始终在岁月长河中回响。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唯有赓续这份精神血脉,方能在时代的考验中汲取奋进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伟大抗战精神,是镌刻在民族骨血里的爱国基因,需要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化为行动自觉。从杨靖宇胃里的草根树皮到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从华侨领袖陈嘉庚毁家纾难到亿万民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呐喊,爱国情怀始终是凝聚人心的磁石。今天,这份情怀不再是枪林弹雨中的冲锋,却体现在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体现在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坚守,体现在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爱国成为本能,让奉献成为习惯,正是抗战精神在当代最生动的注脚。
伟大抗战精神,是熔铸在民族品格中的不屈气节,需要在新时代的挑战中彰显硬核力量。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下悬崖时的决绝,八女投江时的凛然,平型关大捷中战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呐喊,诠释了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如今,面对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面对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这份气节转化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志气——是航天人在大漠戈壁中攻克技术难关的坚韧,是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逆行出征”的无畏,是改革者打破利益藩篱、敢闯敢试的勇气。越是艰险越向前,正是对不屈气节最有力的传承。
伟大抗战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奋斗底色,需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十四年浴血奋战,从东北抗联的冰天雪地到敌后游击战的星罗棋布,从正面战场的浴血拼杀到全民族的同仇敌忾,中华民族用“血战到底”的决心告诉世界: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的田野上需要汗水浇灌,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需要加速奔跑,文化自信的征程上需要薪火相传。把抗战精神中的奋斗基因融入日常,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破解难题、开拓新局,才能让“奋斗”二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厚重的分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抗战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需要我们时时擦拭、代代守护的精神火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指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在挑战中彰显担当,在奋斗中创造未来,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璀璨光芒。(集安市花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