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形式主义之茧,减基层工作之负

破形式主义之茧,减基层工作之负
巨野县龙堌镇纪委 吴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当前会议连轴转、表格无穷尽、检查不停顿等形式主义之风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基层干部深陷重重“茧缚”。
形式主义的蔓延根源来自多方面。一是部分上级部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部分领导干部为了凸显自身工作成绩,片面追求表面文章,层层加码任务指标,导致基层工作偏离实际需求。;二是对基层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过于注重材料的完整性、数据的美观性,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的真实感受,促使基层为了迎合考核而大搞形式主义。三是责任划分不明晰,工作流程不规范,使得基层干部在面对众多繁杂的任务时,为了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只能用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来“应付”。
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以“永不停歇”的劲头常抓不懈。
一是思想引领,重塑“政绩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塑党的宗旨意识,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的理念,让为民务实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干部心中。同时定期组织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形式主义典型案例为鉴,让干部们认识到形式主义的严重危害,从而自觉摒弃错误的政绩观,树立起以人民满意度为导向的正确政绩观。
二是精准考核,校准“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要聚焦工作的实际成果,而不是只注重外边。同时考核过程要注重多元化,加入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避免考核过程中的“内部操作”,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工作成效,让那些搞形式主义、靠“包装”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无所遁形。
三是强化监督,筑牢“防火墙”。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形式主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采用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常态化监督,形成台账。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鼓励媒体曝光形式主义的不良现象,形成舆论压力,建立健全群众监督举报机制,拓宽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好“基层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并对举报属实的群众给予奖励,让形式主义在群众监督的“火眼金睛”下无处藏身。
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各级部门要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为基层减负,为实干鼓劲,让基层群众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的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办实事、服务群众中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