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日子,总是忙碌。教室听课、上课,办公室备课、学习,迎接检查……也因此,第二章的笔记,到今天才稍加整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福利……
第二章:改变教学------学校改变。
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
第一年,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
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以往学校里,通常都是年轻的老师被选来上公开课,而上了年纪的教师则专门参与提供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共同创造教学方式。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力,打开,是一种开放,是改革的可能。
要让所有教师都能够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校长的要求;第二个是充实教研活动。开展更为轻松愉快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只有通过每学期十几次的案例研究,才能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比起课前的研讨,开展事后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际的事例进行相互学习更为重要。第一年最大的课题就是在学校开展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参加的教研活动。
第一年教研活动的中心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
观摩课和校内研讨的中心,应该是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问题。对于教材内容和授课结构的研究应该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实况和教师对应这两者间的联系出发进行讨论。
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对应作为中心对象的话,需要从改变观摩课的参观方法,研讨时的研讨方法等做起。1.参观位置应在教室尽量靠前的两侧,在那样的位置上观察,才能够感受到每个学生细微的言行、表情和对待这些信号的教师的微妙对应之处。2.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实况的对应。理由是: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
要进行以学生的学习实况和教师的对应为中心的研讨,最重要的是,在教室里进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这在第一年的教学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就是上课时要求学生大声的说发言,其实是学生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谈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作为改革第一年的课题,是要把学校里大多数的教室变成能让学生情绪稳定、相互间能够诚恳、亲热地发言和倾听的教室。让学生自然平静的声音重新回到教室,并且教师能够通过对每个学生言行的恰当对应而创造出平和气息的教室来。
再次强调: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1.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2.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够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3.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具体作法:教师应该认真的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作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的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接下来,是教师的讲话方式,既视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如珠玉般的宝贵而给予尊重的态度,以及消除粗话或者含义不清的言辞,精心选择那些能给每个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言语来上课的讲话方式。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历时越久越见成效,至少得有十个月的思想准备。
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