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妈妈,就开始有意识没意识的去关注孩子的教育,去观察身边孩子,尤其是一些“熊孩子”。
这几天,通过身边的一些事和人,意识到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地方。
远方小姨因为癌症几年前去世了,留下了一对儿女,孩子在姥姥身边,但是姥姥身上沾满了人情世故和斤斤计较。妈妈因为同情,多了对孩子的关注,所以两个孩子不知道从哪年开始,不知道从哪学会了要生日礼物。虽然生日礼物不花多少钱,但对于理所当然,就另当别论了。说实话,二十多年,我从来没收到过父母的生日礼物,每年最多是买个蛋糕然后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更别说问别人要礼物了。一开始觉得孩子小,没有妈妈,要礼物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没有礼物的时候,换来的是不满和抱怨时,一切的理由都抵挡不了内心的失望。一个几岁的孩子,知道问不是很亲的姑姑要礼物(自己有两个亲姑姑,不知道问她们要不要礼物),而且还必须给。从一开始的试着要礼物,到给出选项让我妈自己选择买哪个礼物,以至于今年没买礼物的抱怨和不满,这一路演变下来,我没觉得孩子气人,只是觉得家长的教育太失败。当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向我妈抱怨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家长的错。或许不是家长教的孩子,但是孩子没有感恩的心,就是家长的错,因为家长没有感恩的心,孩子当然不会有。
嫂子对小侄女的期望很高,尤其是成绩,但是小侄女的成绩最近两年一直在下降,因此嫂子多了些失望,侄女多了些惶恐,所以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小侄女都想表现的没有错,一直都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这种好孩子形象让她每时每刻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犯错误,而一旦犯了错,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推卸责任。或许所有人都是这样,不愿承认错误,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推卸责任,但小侄女的成长环境增加了这种可能。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教育孩子,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成为“熊孩子”,我只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则:懂得感恩,积极阳光,敢于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