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个文章的过程,让我很是郁闷。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在去贵阳的高铁上,只字不差认认真真地把吴军老师的专栏文章《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又看了一遍,结合着自身的情况,也思考了很多,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当时感觉收获满满,自认为读懂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吴军老师第一季《硅谷来信》中的文章,看这篇文章和听音频加起来不低于十遍了),准备晚上回到酒店好好写一篇文章出来。
到了酒店,收拾停当后,坐在桌子前,自信满满地准备写文章。你猜怎么着,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地坐在那儿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除了把文章的要点给摘抄了下来,愣是没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当时的我呀,跳楼的心都有,但是不能跳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从这件事上我得到的收获是:
1.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以后再记基本等同于不记。要是当时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一下,也不至于出现这个窘境。
2.不不懂装懂,敢于承认自己的笨拙。就拿这篇文章来说,看完后写不出来东西,说明我还没有消化吸收,那就继续看,十遍不行,那就二十遍,直到消化吸收为止。
3.多思考,多输出,践行,是最好的捷径。
现在想想整件事情的过程,对这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真思考,才能带来真改变。我下期的文章是这期没完成的作业--《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的思考,我希望是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