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师范要搬迁了,我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想走进去看看了。
夏天的黄昏,天气有些燥热,我骑着共享单车,感受着风从耳边掠过,许久没有的自由的味道在身边蔓延,一时间我好像又回到了在这里上学的时候了。
我一直以为我不爱这个地方。
我入学的时候,军训已经结束了。虽然来这里不是我想要的选择,但在这里上学依旧让我的父亲放下了他倔强的自尊心,让我的母亲短短一天内起了满嘴的泡。我是在报名截至的最后一刻拿着小刀轻轻地划去了原先的志愿,然后茫然地填上了这个地方,直到把那张纸交上去,我都不知道这是谁的选择。
我常常觉得选择当教师的人一定是因为家庭中有亲人曾经或者现在是教师。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所以他也觉得这样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没有一刻放弃过想要逃离的冲动,我和父亲提过要求,他的“既来之,则安之”让我放弃了挣扎。于是一呆就是三年。
我一直以为我不爱这个地方。
来这里上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虽然当时只要短短的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我每次乘车时都会望着车窗外的妈妈哭泣。那个时候并不懂得“中专”的概念,只是觉得自己和初中时同班的同学相比,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谁也没有和我说过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好像做了错误的决定。
记得当时班里有同学不知道什么缘由,转到了学校仅有的一个普高班里,我偷偷地羡慕了好久。我好几次跑到楼上的教室门口去看她,晚上楼道里的玻璃照出的都是我羡慕的样子。
但我似乎在三年当中没有认真地读书,那么要强的我居然还挂过一门课。我清楚地记得补考安排在了一个下午,我和同学嘻嘻哈哈地走进考场,花了很多力气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一直以为我不爱这个地方。从这个学校毕业后我就插班到了某高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和别人提起我的这一段不算求学的求学经历。我觉得好像——不光彩,即使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我也瞧不上它。
直到,我再次回到了它的身边。我就那样站着,看着它,耳边响起了那句“我们读过的师范要搬迁了”,突然地眼泪就冒了出来。关于它的记忆一点点地开始在眼前掠过。
我大概是爱它的吧。
我脑海中关于它有清晰的记忆。记得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年长的女老师,她的普通话很标准,字正腔圆,每节课都很认真地为我们讲课,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很认真地听课,回答问题。我们的英语老师非常漂亮,她总是穿不同的衣服来上课,引来了很多女生的羡慕。课间时,她会从包里掏出水杯来喝水,连喝水的样子都让我们一群女生看得入迷。给我们上德育课的是一位很有激情的男老师,他经常穿着正装,很笔挺,很干净的样子,我一直记得他讲课时连发丝都在有节奏地抖动,就算毕业好多年了,我还是总能想起他激情澎湃的样子。
我是爱它的。
我在这里成长。我走出了和所有人都我说一样的话的县城,来到了这里,听到了不同的语言,见到了不同的人。好像我在班里是年龄最小的同学之一吧,周围的人给了我呵护,让我慢慢长大。
她们教会了我与人相处——真诚,善良。我结交到了新的朋友,遇到了对我一生都有很大影响的挚友,也第一次知道了“老乡”这个词。我看她们做事,听她们说话,慢慢地让自己变得成熟。
我记得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办“班级日报”,第一次和同学走进陌生的教室,面对陌生的人去宣传。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可以参加乒乓球的比赛,也第一次在比赛之后有朋友过来拥抱我。
我一定是爱它的。
我看了我们操场。我曾经在操场上和同学们打过乒乓球,也打过篮球,即使是“三脚猫”的功夫,也依旧玩得不亦乐乎。我曾经和我的好朋友在操场上谈心,也曾经因为单纯的感情在这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过。
我看到了我们的教学楼。我们在教室里打闹过,也一起努力过。我依旧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每张桌子上都盖着蓝色的桌布,有的同学会在上面写上名字,做上标记。现在想来我成长最快的三年在这个地方,我在这三年里学到了很多,毕业之后,我摇身一变,从小妹妹变成了知心大姐,这三年里所有的经历都是我的财富。
我看到了我们的宿舍楼。我们每天会一起起床,一起睡觉,一起吃饭,甚至一起上厕所。我在这里学会了生存的本领——整理床铺、洗衣服、收拾宿舍、与人相处。我们一起分享秘密,一起讨论八卦,甚至抡着勺子在彼此的碗里舀饭来吃。
我以为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给我留下,回头看时才发现我曾经在这个地方遇到了那么好的一群人,我曾经在这个地方经历了那么难忘的事情。我一个表面外向,心里却内敛的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直白地表达爱它的事实。然后,我对着很多人骄傲讲出我曾经在这里就读的经历,也在我的学生面前得意洋洋地炫耀我在这里得到的财富。
学校外面的街道更宽了,我有些记不清楚我之前走过它时的样子了。学校后门的小吃街却依旧热闹,好像并没有因为它要搬迁而受到什么影响。
别了,我的母校。有同学说“这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我们这一群人的记忆”,有同学说“好遗憾,再也回不去了”,有同学说“我的青春的记忆全部在这里了”,还有同学说“好后悔,没有早点来看看”……
我拿出手机想要拍照,却在按下按键的时候停止——无需拍照,所有的经历都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