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公弟叔肸去世(前592)之前的八年里,没有发生任何导致诸卿位序变化的任何事件,也即:
不过在宣公八年(前601)这一年,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改变鲁国政治走向的事件: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戊子,夫人嬴氏薨......(春秋.宣公八年)
当时执政的大司徒公子遂(东门襄仲)在赴齐途中意识到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似乎希望抓紧时间返回鲁国对身后事做进一步安排,不过没有能够坚持到就去世了;最关键的是,其主要政治盟友敬嬴(鲁宣公生母)在七天后也去世了。
敬嬴与公子遂(东门襄仲)的结盟早在文公年间就开始了。由于文公自从其在位的第十六年起就已经严重患病,敬嬴作为出姜的竞争对手不得不开始安排自己的未来: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谷。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间。”......(春秋.文公十六年)
鲁文公以有疾为由,请季孙代替自己去请盟。齐懿公不信,认为鲁文公是为了耍赖故意不来盟誓,要求等他本人病好了再来。不过随后发现鲁侯确实病得不轻: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疾也。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故盟于郪丘......(春秋.文公十六年)
所以齐侯在接受了公子遂赔礼的财物之后与之结盟。
而两年后,齐懿公被弑,而鲁文公也突然去世(当是之前的疾病加重导致),于是司徒公子遂和司马叔孙得臣开始利用相对温和理性的齐惠公新立的机会开始运作:
......秋,襄仲、庄叔如齐,惠公立故,且拜葬也......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左传.文公十八年)
这个所谓敬嬴“私事”襄仲并不是指通奸(至少左传没有揭发出来),而是说相互之间有一定利益约定和实质性的支持。那么敬嬴跟文公元妃出姜之间的矛盾根源是什么呢?除了后宫之宠以外,还有各自生子的年龄。由于宣公即位当年(前608)即由公子遂为之娶穆姜: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尊夫人也......(左传.宣公元年)
能够立刻娶妻,说明鲁宣公即位时候年龄肯定已经满十五岁(虚岁)以上,那么他最晚出生于鲁文公三至四年间(前624-前623)。再看之后鲁文公迎娶出姜的时间(前623):
......(公)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废之,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主之谓也。” ......(左传.文公四年)
此时距离鲁文公去世只有十四年了,那么尽管出姜后来陆续为鲁文公生下了太子恶及公子视,太子恶在文公十八年的年龄最多十四岁(虚岁),同时文公早已经拥有了更受宠的敬嬴,且生下了更加年长的公子俀(宣公),因此这个矛盾一触即发。之后鲁文公考虑到公子俀年长,将其“属诸襄仲”,即有意在自己故去之后保全敬嬴母子,但是他仍然低估了这位叔叔的野心,结果制造比“庆父之乱”更血腥的事件。
公子遂本去世本身没有立刻引起鲁国政坛立刻的波动,可以说波澜不兴。其试图及时返回鲁国的动机已经无所考证,不过考虑到之后其子公孙归父仍然当上主持外交和军事的大司马一职来看,鲁国上下仍然对公子遂基本的内外政策是支持的。当年及之后鲁国诸卿排序变化如下:
即公孙归父代季孙,而季孙接任大司徒,这样后面诸卿没有变化。这个局面背后的潜台词是:尽管公子遂、敬嬴、鲁宣公这个铁三角已经三去其二,但是其建立起来与齐国的稳定关系仍然对鲁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并在宣公十年(前599)终于开花结果,即齐惠公在去世前决定归还鲁国的“济西之田”,此阶段鲁宣公几乎每年正月去齐国向齐惠公这位老丈人拜年表示恭顺的成果,并且接连派兵 协助齐国讨伐莒、莱等国,这也是公子遂不断在鲁、齐之间奔走所争取的结果。
但是随着齐惠公去世,狂妄自大的齐顷公即位,齐鲁关系急转直下,随着两国关系破裂,继续维系之前的内政外交政策已经无利可图,所以鲁国的内部矛盾终于开始爆发,也才有了之后宣公十八年(前591)的驱逐东门氏事件。因此单纯将东门氏被逐归因于所谓“公孙归父欲以晋人逐三桓以张公室”的说法,是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阶段鲁国的政治走向的,也无法完全解释前594年“初税亩”和前590年“作丘甲”背后的动机。